•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环球财讯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中国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中国融资
    消费、制造、医疗:
    风投英雄所见略同
    苦候6年 环保基金终于迎来春天
    去年新募创投基金规模增近九成
    ■一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苦候6年 环保基金终于迎来春天
    2008年03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其珏
      资深投资人杨孝文谈ENVIROVISION运作

      苦候6年

      环保基金终于迎来春天

      ⊙本报记者 陈其珏

      

      6年前,当曹华与杨孝文参与组建国内第一只环保基金时,他们并未想到,多年后的今天,环保产业在中国会如此火热。

      曹华,香港著名家族基金——LESS(全球)基金董事总经理、ENVIROVISION (上海绿源投资管理公司)主席,成功运作了多个环保投资项目;杨孝文,ENVIROVISION董事、资深投资人及环保专家,受上述香港家族委派来内地进行环保产业投资。2006年,由他们牵头组建的另一家环保产业投资公司ENVIROVISION在沪成立,背景同样是上述香港家族。

      从一开始,该家族就为旗下资金的投向作了严格规定——非环保不投,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遵循三重底线标准。而给新公司起名“绿源”也隐含了绿色环保之意。

      如今,上述两家机构在国内PE界声名鹊起,而他们也凭借这成功运作,跻身环保投资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日前,杨孝文等在沪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首次对外讲述了环保产业投资的诸多故事。

      

      经典案例

      时至今日,尽管很多人已毫不怀疑环保产业是一块尚待挖掘的“大金矿”,但仅仅在6年前,国人对环保、环保产业、环保基金的概念还远未像今天这般清晰。

      “当时,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环保项目难度很大。我们也曾请教过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等政府机构,但对方给我们介绍的项目大多局限于新能源。从我们的角度看,环保无处不在,无论哪个行业都可能进行环保投资。”杨孝文说。

      他向本报记者举了一个由上述两只环保基金共同投资的经典案例。

      2003年,当时国内仍存在不少以秸秆为原料制作纸浆的工厂,污染很严重,属于被国家整顿关停的对象。有家总部在北京的科技公司嘉禾木拥有一种专利技术,可以处理纸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源——“黑液”,使之变成木质素和有机肥。有了这种技术,生产纸浆的整个过程可做到“零排放”。

      据杨孝文介绍,木质素的用途很广,不同的木质素可以做成不同的产品,从修公路的填充物、有机肥到食品添加剂都可找到它的身影,有的木质素甚至可以卖到每吨数千美元,附加值相当高。

      “2006年,我们参与了第二轮融资。通过这两次融资,嘉禾木成功收购了另外两家纸厂,扩大了产能,同时其原料也有了保障。目前,这家公司正考虑第三轮融资,最快明年能在资本市场上市。”ENVIROVISION投资专员张彦对本报记者透露说。

      而除上市之外,很多投资机构包括风险投资等对嘉禾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意味着我们未来的退出途径可能不止一条。”张彦对这笔投资信心十足。

      颇具意味的是,由于嘉禾木初期的管理层欠缺市场经验,上述香港家族旗下另一只环保基金的投资总监吴勇进驻这家公司担任总经理。此后,吴勇就一直留在了嘉禾木,从一个清华毕业的投资人变身成了扎根农村的实业家。

      “家族基金的这次投资可说非常彻底,甚至把自己的人都投了进去。”张彦戏称,“也正是因为这个团队,才让本来末路的企业跻身产业前列。”

      据了解,上述香港家族基金投在嘉禾木上的资金总计高达6000余万元。

      “仅仅从目前的市场价值来看,这次投资的收获已非常可观了。”张彦说。而这句话背后的隐语是:一旦公司上市,则回报将更加惊人。

      目前,嘉禾木的设计产能高达每年9万吨浆和4.5万吨木质素。而每当收获季节,这家公司所开设的秸秆收集站门前常常排满了来交付秸秆的农民。

      不过,PE并非只是“投钱-退出”这么简单。在投资之前,公司必须对所投产业有充分的了解,并对资金用途作深入的考察。在投资嘉禾木的过程中,杨孝文就曾扮演过一次水位调研员的角色。

      “去年,嘉禾木准备收购河北一家纸浆厂。为此,我特地去了趟河北,在这家厂四角相距10至20公里的位置蹲点了10多天,调查过去10年中当地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从中可看出这家纸浆厂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杨孝文告诉本报记者,如果影响大的话,可能会存在其他环保方面的隐患。

      不仅如此,他还曾与吴勇探讨节水技术。通常情况下,类似规模的纸浆厂每吨纸浆的耗水量是300吨,而经过技术改造后,耗水量只要不到20吨。这种改造有助于规避政策性的风险。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和当地农民交谈,询问他们纸浆厂并购前后周边环境的改变状况。这些农民最初对环保没有概念,之后他们也开始理解什么是循环经济了。”张彦说。

      对杨孝文和张彦这样的“资本伯乐”来说,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如有一次,ENVIROVISION看中了一家蜂蜜公司。与普通的蜂蜜厂商有所不同,这家公司销售的是有机蜂蜜,意味着其成本更高,周期也更长。为了考察这家企业的运作,张彦跟随这家公司到东北各地收蜂蜜,亲身体验了与蜂农交涉的过程。“投资中有些经历是外人无法想像的。”张彦说。

      

      关注领域

      杨孝文告诉本报记者,ENVIROVISION总体上所关注的领域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废水废气处理和节能等几个板块。

      “尽管当前国内的绿色基金或环保基金对水处理和新能源这两大业务比较关注,但我觉得还有一个领域也应该重视,就是节能。”杨孝文告诉本报记者,国内的能效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表明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在他看来,虽然中国目前尚无须承担《京都议定书》的义务,但并不意味着三五年后也无须承担。在节能方面,中国还可以做很多工作。“就拿工厂锅炉来说,其实国内很多锅炉所产生的热量都可循环使用,这块市场就非常大。”

      而在水处理方面,他向本报记者透露了另一个已经过ENVIROVISION整合、位于上海的污水处理药剂项目。该项目一度处于瘫痪状态,但经过重新整合后,公司起死回生,未来更计划打造成多元化经营的环保企业。

      此外,在新材料领域,ENVIROVISION在3月初与另几只基金共同完成了对天津国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首次融资,融资总额达2000万美金。该笔投资将用于建设中国最大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生产基地。

      资料显示,PHA共聚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优良的加工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该材料可用于开发高强度纤维、热敏胶、水乳胶、组织工程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亦可作为一次性材料应用于食品及日用包装,有望替代50%以上的传统石油来源材料。该PHA生产基地将于2008年第二季度动工,预计2009年初可投入生产,基地建成后,PHA年生产量可达1万吨。

      “尽管这是个较早期的项目,但我们内部认为这是个很sexy的项目。哪怕能替代传统塑料市场的1%,空间就大得惊人。”张彦说。

      

      运作路径

      谈到环保产业投资通常的项目运作流程,杨孝文透露,通常一家公司在投资时首先通过不同的渠道找项目,在发现合适的项目后会做尽职调查。公司自己就做了大量这方面工作。以ENVIROVISION来说,会重点考察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并形成报告上报投资委员会。

      ENVIROVISION的投资委员会包括四名成员,全部来自投资方——香港LESS家族基金。他们只有看到所有的报告后,才会做出决策,之后就会邀请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法律与财务方面的尽职调查。等到所有程序都完成,基金公司才开始正式投资。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持有所投公司的股份,有的持有期长达三到五年。”他告诉记者,ENVIROVISION通常都会选择那些发展处于前期和中期、中等规模的企业,但团队很重要,投资额一般不少于200万至300万美元,少有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ENVIROVISION这样的公司一般不会投资国有企业。考虑到管理层的因素,更偏爱民企。

      “从形式上看,我们是一个财务投资者,但其实还扮演了战略投资者的角色。投资后,我们会向所投项目提供各类力所能及的帮助,如银行贷款担保、 海外市场拓展、外部融资协助等。每个月,我们还会对所投项目实施资产管理,包括与高管的定期沟通等。”张彦说。

      她同时表示,ENVIROVISION对不同类型的行业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是新兴行业,通常周期会较长,当然风险相对较大;而如果是传统行业中市场占有率较大、基础较牢固的企业,即便已处在行业发展的中后期,也会加以考虑。

      耐心持有三到五年后,基金就会考虑退出,退出的途径包括上市变现或股权转让等几种。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考察十余个项目后才会选中一个进行投资。当然,即便前十个项目都没有被选中,这些项目也会为我们未来的投资做知识积累。对我们来说,考察的过程也是熟悉行业的过程。”杨孝文说。

      他最后感慨地表示,早在2002年,当时他并未料到环保领域能赚这么多钱,但如今,这一趋势已越来越明显。考虑到国家正在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环保PE的前景将长期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