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市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货币·债券
  • A5:期货
  • A6:专版
  • A7:专栏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专版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警惕外汇贷款的高速增长
    股市、储蓄玩跷跷板
    将增加调控难度
    市场失灵下的群体焦虑
    国际投资大师为何看好中国股市
    莫在恐慌中变成一只从众的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莫在恐慌中变成一只从众的羊
    2008年03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魏巍
      在A股持续暴跌,投资者信心最脆弱的时候,只有消除其恐慌心理,才能重塑市场已经动摇的信心。同时,对于投资者而言,应坚持长线投资理念,只有当长期投资成为市场的主流,对市场短期波动风险的抵御能力才能增强,股市大起大落现象才可以减少或避免。

      ⊙魏巍

      

      从去年10月16日到今年3月18日,上证指数跌幅达到40%。股市陷于空前悲观的状态,有人提出了对股市“灾后重建”的说法。就目前状况而言,用“股灾”来形容股市持续下跌给投资者心理上带来的感觉似乎并不为过,但是,如果对照“股灾”的严格定义,这种说法似乎又过于悲观。

      我们知道,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世界上的股灾大都是在实体经济的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突然爆发引发的。而我国实体经济目前并未出现衰退,股市的持续下跌乃是“单边行动”,未与实体经济形成联动效应。因此,尽管A股持续暴跌,与国际上公认的有关股灾的定义并不相符。目前中国股市的持续暴跌表现出的其实是一种极端的非理性状态,而这种状态只有在投资者信心动摇时才会出现。

      当人们不知道未来的危险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他会不自觉地通过想象无限地放大危险,当个体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还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群体性恐慌。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原本是一种非常散乱的无序的组织,平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的结果是导致理性的丧失和局面的失控。

      因此,一些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为了市场的稳定,特别注意对头羊的制约,以防止“羊群效应”导致局面的失控。这一点在美国次债危机中体现得非常分明。次债危机从去年至今,已经延续一年,但是,不断有抄底资金进入,投资者信心也没有崩溃,美国股市最多时候也只是下跌百分之十几。这得益于美国投资者的成熟与美国政府对投资者信心的用心呵护。

      尽管美国是次债危机的发生地,但美国政要对经济前景一直显得非常有信心,有时候让人感觉次级债危机好像发生在别国而不是美国。为了消除人们的恐慌心理,布什签署了旨在帮助美国经济避免陷入衰退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美联储也不断以降息、注资等实际行动展开稳定市场的举措。如3月12日,美联储联合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再斥2000亿美元注资信贷市场,如此高调的救市行为,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强大的依托于国际金融机构的救市力量。

      在次债危机蔓延到今天的情况下,美国对投资者信心的小心呵护与不停“打气”的积极做法,使得“羊群效应”至今没有出现。

      既然饱受次债危机困扰的美国在抵御次债危机方面都能有此作为,我们的股市就更没有持续暴跌的理由——至少从基本面情况来看如此。因此,目前股市的暴跌行为在于过度恐慌带来的信心坍塌。这犹如倒塌的多米诺骨牌,骨牌倒下时传递的能量是叠加的而非均衡的。当第一个投资者信心受损抛出手中的股票,另一个信心强于前者的人就会突然被某种不可名状的危险感染……如此传递下去,恐慌就会蔓延并放大,直到绝大部分人都丧失信心。实际上,在目前的A股市场,正是“羊群效应”发力导致了股市的非理性暴跌。

      当然,追涨杀跌的源动力来自于投资者自身。著名的投资专家巴菲特,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这是一种理智而非源于直觉的投资理念,在巴菲特一生中所买的股票中,大部分都是买入不久即被套,有的被套得还很深,但是,作为一个战胜了人类弱点的人,未来的走势证明了他判断的正确,这正是巴菲特成功的秘诀所在。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美国股市投资理念的一个代表性符号。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的心态要成熟得多。在美国,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基本上以长线投资为主,持有股票的时间一般都在一年以上,有的长达数年。长线投资的主要特点是对短期波动风险的规避,保持心态的平和。据在美国股票市场上的统计,投资者所获取的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总贡献中,94%来自行业分布,只有2%来自时机选择,另有4%来自于个股选择。这说明,价值投资与长线投资是其主流,使得市场更加稳定。股价短期波动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也比较小。

      当然,我国的投资者还不容易做到这一点。数据显示,我国股民的平均持仓时间只有20天。据心理学家对我国股民的心理承受力测定,投资者持有的股票若3个月不涨,就会产生换股的心理欲望。这使得投资者对于市场的短期波动更为敏感与直接。

      许多人的投资决策常常是在高度复杂、高度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的,外部条件的变动及恐慌情绪的感染会动摇决策者对固有投资理念的信心,并迫使其在作出投资决策时转而依赖直觉。而直觉判断往往是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偏差和认知错觉,在非理性状态下尤其如此。无论是在地板斩仓的,还是因抄底被套者,没有人确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因此,从心理学角度来看,A股市场的非理性暴跌乃是不受抑制的恐慌心理肆意传递、蔓延、放大的必然结果。

      信心是市场稳定的基础,无论何时,无论怎样的调控思路,都不应忽略投资者的心理感受。在A股持续暴跌,投资者信心最脆弱的时候,只有消除其恐慌心理,才能重塑市场已经动摇的信心。同时,对于投资者而言,应坚持长线投资理念,尽可能避免以“炒”的心态入市,只有当长期投资成为市场的主流,追涨杀跌的现象才能逐步弱化,因非理性情绪引发的股市大起大落现象也才可以减少或避免。

      (作者系北京某私募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