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非理性下跌 亟待政策配合重振信心
●调整印花税,加快QFII等资金入场的宽松政策信号应尽快发出
●严格控制再融资,有必要对金融企业再融资出台有针对性规则
●有序引导“大小非”解禁
●凡易较大影响股市的流动性对冲政策,应尽量平缓,充分考虑资本市场承受力
●创业板建议暂缓推出,当前可考虑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T+0制度
⊙本报记者 周翀 商文
针对股市连日下挫的局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指跌破4000点就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也向记者表示,“股市处于这个境地,任何人都不愿看到。如果任其发展,将动摇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基础,动摇投资者信心,给股改成果带来巨大影响。”
吴晓求认为,“股市连续下跌背后的原因很多,但根本的还是源于供给非常快速的增长。不仅是IPO,不仅是再融资,还包括大小非解禁的到来。如果再把创业板考虑进来,供给增加将更快。我们现在只看到供给增长的信号,而没有看到资金增加的信号。”
刘纪鹏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指出,“从怕股指涨,怕套住老百姓,到抑制股市过快上涨,不仅暂停了新基金的发行,也加快了再融资扩容的规模和速度。一方面无限制地收缩资金供应,一方面加大资金需求,导致整个市场在现金流量上出现了问题,最终影响到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此,刘纪鹏建议,应从总体上对股市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并做出合理规划。在放开资金供给,尽快扩大QFII入市规模的同时,监管部门应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并有序引导“大小非”解禁。
吴晓求也建议,从战略角度考虑一个可对应巨大供给的需求政策,促进需求和供给的战略平衡。从供给方看,首先,在大小非解禁不可避免的前提下,要想办法控制这类存量供给的增速,特别是解禁的国家股减持,要尽可能严格控制。同时,要减缓增量供给,适当放慢IPO节奏、严格控制再融资速度,给市场以明确信号。对创业板推出,也要相对慎重,建议暂缓推出,即使推出,规模要相对比较小,否则市场难以为继。
吴晓求认为,更重要的是,需求层面上,面对巨大的存量和增量供给,继续培养与之匹配的需求。“我们不能号召大家进场,但我们至少可以发出有利于资金入场的宽松的政策信号,比如,调整印花税的时机已经成熟,即使不回到千分之一,也可以单边征收。政府减少的财政收入非常有限,但对市场意义很大。另外,应允许私募基金合法合规进入市场,赋予其明确法律地位,创造多元化资金渠道。再有,控制物价上涨固然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但控制物价上涨与控制股票价格上涨要区分开来,所以,对冲流动性手段的运用,凡是容易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稍微平缓一些,要考虑资本市场的承受力。”
针对再融资规则,身为证监会发审委委员的吴晓求表示,相关规则有必要进行一些调整。建议加强对再融资资金用途、项目可行性、回报率、融资合理性的审核,特别是对融资规模,有必要限定更加明确的标准。“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再融资对规模没有清晰的限制,可以考虑设定一些标准,如再融资规模不能超过净资本、净资产的50%,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收购的,不得超过净资本100%等。”同时,对于金融企业再融资,吴晓求认为,因其主要用途是补充核心资本,加之没有一定的投资项目,所以审核要“相对更严格”。
除了资金面的供求失衡外,刘纪鹏指出,目前市场缺乏的是投资者信心。对策之一就是要尽快调整印花税政策,使其恢复到“5·30”以前的水平。同时,可以适当在交易制度上做出一些调整,如推出T+0制度,通过政策信号的释放重振投资者信心。此外,吴晓求还建议,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现在都应该可以推出,以利于市场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