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各大央行和美国政府不断帮助各大金融机构解决短期的流动性问题之时,美次贷引发的这场信用危机继续扩散的步伐似乎并未停止,全球投资者可能将要为一个新名词VIE(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再次绷紧脆弱的神经,并在次贷的课堂进一步领会到投资银行家们复杂金融魔方的“神奇”。
——“VIE资产若并入财报,可能只会保持其起初价值27%”。根据穆迪Investor service和美联储数据,截至2月底在外流通的VIE商业票据达7840亿美元。CreditSights的分析师David Hendler说,“这些VIE资产,若并入财务报表后,可能只会保持其起初价值的27%。”David Hendler是根据最近E.Trade Financial Corp的8亿美元的债券销售情况做此估计的。
而花旗集团2月22日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档案文件显示,该公司持有未合并报表的VIE资产为3200亿美元。这意味着花旗集团的VIE头寸已近在外流通的所有VIE资产的一半。除花旗之外,CreditSights提供材料显示,美林尚持有226亿美元与VIE有关的头寸,高盛有189亿美元与VIE有关的资产,美国银行有136亿美元相关头寸,贝尔斯登有115亿美元的VIE资产,摩根士丹利有72亿美元的VIE资产,雷曼兄弟的VIE资产为61亿美元。甚至在2007年年报中报告没有受到次贷影响的高盛,在1月29日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档案显示,其持有189亿美元的VIE资产,其中可能会有100亿美元左右的减计。
如果这些资产都蒸发73%,那将是怎样的一幅惨烈场景?在年报中尚未披露的VIE问题,将在美联储的压力下在一季度季报中披露,新一轮减值准备可能将再次启动。
——VIE资产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债券保险商信誉。当债券保险商岌岌可危时,整个VIE市场自然而然地会加剧恶化。当前投资银行和债券保险商是站在一条船上的,投资银行有帮助债券保险商筹集资本金以保证其评级稳定的巨大动力。
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截至2006年,有保险覆盖的结构性产品规模达到了3.3万亿美元,包括资产支持债券、CDO等。然而,为此提供保险的债券保险商的股本只有340亿美元。
对于不少持有风险较高的CDO(美国债务抵押债券)资产的金融机构来说,债券保险商“淘汰”劣质业务的做法或者被迫降级,都会令它们雪上加霜,蒙受更大损失。可是,对债券保险商来说,分拆可能是唯一能助其度过信贷危机的办法,但这样做也会加重一些华尔街银行与信贷相关的损失,必然带来新一轮资产冲减。
在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忙于应付这轮冲击的同时,三大评级机构在今年初又下调了一些与次贷相关债券或结构性产品的信用评级。标普2月21日警告说,这次降低评级后,预期CDO市场表现今年内难以改善,企业信贷质素将持续恶化,或为CDO市场评级带来负面影响。这些证券持有者的损失可能超过2650亿美元,对美国保险业在内的金融市场还会产生进一步的“连锁效应”。
■资料链接
简单来说,VIE就是一种公司,其形式可为信托、合伙企业、合资企业或股份公司。有别于一般公司的是,VIE的股权资本通常很少,少到不足以支撑其业务;它的资产也通常比较少,很多情况下只有一个资产;VIE经常无独立管理层,甚至也无员工。那么,如何使这样一个公司正常运转呢?通常情况下,VIE都有大量贷款,正是这些贷款使它有足够资金维持存在。而银行为什么愿意把钱贷给这样一个形同虚设的“空壳”公司呢?因为VIE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就是说,有巨擘企业愿意为VIE的贷款提供担保,比如,花旗、美林、摩根......他们就是VIE业务的主要受益人。
VIE是2001年安然丑闻之后产生的新概念。安然事件之前,一家公司对另一家公司拥有多数投票权才会要求合并报表。安然事件之后,只要这个实体符合VIE的标准,就需要合并报表。以此防止大的金融机构通过“孤儿”公司控制表外资产,把大量的风险和收益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