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投资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天下
    编者的话
    大宗商品接连暴跌 海外股市遭殃跳水
    次贷危机只是表象
    三重因素导致大宗商品集体大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次贷危机只是表象
    2008年03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沈思玮
      ⊙沈思玮

      

      现代西方思想体系的最大弊端在于对于表象的过度关注,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表现在,将自然科学的方法体系强加于社会科学,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遵循不同的原理。从哲学上讲,自然科学研究物质不可改变的根本属性,而社会科学则是研究人的意识与行为如何改变物质世界。如果以这种观点回头来看美国次贷,就会发现它并不复杂。

      

      连锁反应引发次贷危机

      2000年美国NASDAQ泡沫破灭,2001年经济出现衰退,美联储开始连续降息,到2003年6月一年期美元利率降低到1%的超低水平。一方面,美国股市实现了软着陆,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启动拉动了经济增长。一切看起来都非常完美。

      但低利率、高增长带来需求膨胀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军费膨胀一起使美经常项目逆差迅速扩大到8000亿美元。随着美元降息,国际资本撤出美国,美元迅速贬值,并加剧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又进一步推动经常项目逆差扩大,并加剧美元贬值。于是美元陷入漩涡不能自拔。

      为此,美联储试图通过加息来挽留国际资本,但为时已晚,不仅未能稳定美元,反而引爆了次贷危机。过去50年,美元一年期利率的平均大致上是5%,很显然,如果2003年美联储没有将利率降低到1%的水平。但作为国际货币美元长期维持低利率,显然无法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

      更为要命的是,高油价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再难合上。同样地,美元的脆弱平衡一旦打破也很难再平衡。

      

      次贷的本质是两极分化

      美国长期被标榜为全球模范国家,实际上,高收入仅仅是少数人。2003年美元的低利率终于让许多平民圆了住房梦,但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元的升息、通胀,以及产业转移下的工资下行的压力,很快压得低收入阶层喘不过气来。于是,他们选择了违约,这种情绪很快在中产阶级中蔓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不合作。本质上,许多人的美国梦在破灭,美国已经不再是中产阶级的美国,而是寡头们的美国。

      许多迹象反映了美国人的这种情绪,比如,2003年以来舒雷—格雷厄姆提出一项法案,为了保护美国产业工人的利益,人民币应该大幅升值,否则对中国输出美国的商品征收巨额关税等等。无论从理性或是现实的角度,简直幼稚到极点,该法案除了拉高美国的通胀,没有任何益处。但为什么这个法案一提再提?在于迎合了美国底层人民的情绪。再如,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得到许多民众的支持背后,正是他迎合了美国民众财富均等的情绪。

      另一方面,华尔街富豪们、跨国公司CEO们的收入动辄达到数千万美元。所以,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得主斯蒂格利茨一针见血地指出:“华尔街的贪婪毁了美国经济”。

      

      美国症结在于资源紧缺

      在工业革命前夕的1760年,全球大致有5亿人口,与现在相比对于矿产资源的消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978年美国出台了一个“不热津斯基原则”——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保持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导致了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里,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仅仅上涨了20%。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制造业面临日本等国的竞争压力,转向信息化,于1990年美国出台了“华盛顿共识”——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政治一体化,带来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浪潮,全球原材料需求急剧扩大。

      2001年以来,随着美元贬值,国际原材料价格多数上涨了400%以上,美国因为长期以来消耗着全球四分之一的原材料,成为最大的受害者。笔者在文章中一再指出,表面上看起来我国是全球原材料最大消耗国,实际并非如此,在于这些制成品大部分是出口的。我们消费的原材料几乎全部来源于国内的开采。但这种情况难以持久,这就需要“科学发展观”与“节能降耗”。

      虽然全球进入资源紧缺的时代,但并不必然导致原材料价格如此快速地上涨,美元危机是最大的契机,而原材料价格的推动者却是华尔街。美国某著名投行两年前出报告预测油价要到100美元,当然现在这个所谓的预测已经实现了。笔者的疑问是:这是预测还是忽悠?美国人不会连一言成谶,预言可以自我实现的道理都不懂吧。很显然,华尔街从油价上涨中获利巨大,但美国去年原油的贸易逆差超过3000亿美元,按照目前国际原材料价格美国今年的逆差将会超过1万亿美元。

      

      困境原因在于背离常识

      各国的兴衰都有其原因,大哲学家培根说过:“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美国的立国者有这么一句名言:“创造价值的不应该贫穷,不创造价值的不应该富贵”,美国当前的困境在于背离了这些普遍的常识。

      目前看来,虽然次贷危机通过连续的降息,以及债务减免等手段能够得到平息,但美国受制于全球原材料的上涨,经济仍然困难重重。笔者注意到去年12月的安拉波利斯“中东和会”短期内让原油价格下跌10美元,说明美国影响力仍然是巨大的,但处在大选年的美国政府缺乏可信性,这些问题只能等新政府来解决了。笔者相信美联储在解决次贷危机之后,会着手解决全球原材料价格高涨的问题。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