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投资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时事国内
    香港通胀率创十年新高 2月份通胀率升6.3%
    外企“结构性”撤离 产业升级空间骤现
    中房协:今年将是房地产理性回归年
    报告建议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
    上海车牌拍卖将“淡出”透露何种信号
    澳门降息进入“零息”时代 通胀率升至6.33%
    珠三角鞋企减少出口降两成
    北京市海淀区原区长
    周良洛涉嫌受贿案开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企“结构性”撤离 产业升级空间骤现
    2008年03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薛黎
      目前撤离的外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合同外资多在300万美元左右及以下,这些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为主,处于产业链的终端,对上端的依赖不是很强。一些地方政府并不担心外企撤离的动向,反而认为这有利于当地的产业升级,有利于缓解当地企业招工难。

      ⊙本报记者 薛黎

      

      去年,广东省有244家外商投资企业撤离,山东有至少103家韩资企业撤离,今年初,国内关于外资企业撤离的担忧有扩大之势。然而,记者昨天从业内了解到,近期撤离的外资企业大多源自劳动密集型和加工贸易型的低端企业,而在服务业领域,外资企业仍在急切进入,并且大额投资逐渐增多。

      “外资撤离并非呈现全局性,而是结构性的。”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低端外资企业的撤离于我国整体引进外资、提升使用外资质量并无大碍,从另一种角度看,恰是合理的淘汰,更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需要。

      外商大额投资增多

      以山东为例,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大项目所占比重显著增加,新批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23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10个,比2006年分别增长92.6%和100%。

      “这说明部分韩资企业的撤离并没有影响山东吸引外资的大局,反而,山东引进外资的质量在提高,比如服务业方面进展很快,大项目也越来越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蓝庆新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蓝庆新认为,从长远来看,市场竞争优胜劣汰,部分缺乏竞争力、经营不规范的企业被淘汰或搬迁,是有益于中国经济的,“中国已进入新一轮的对外开放阶段,招商选资才符合我国目前产业升级的需要”。

      前不久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两会”新闻中心接受境内外媒体集体采访时也曾指出,大项目进入我国的速度在加快,特别是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的投资比去年增长了2.5倍,说明国际资本、境外投资者仍然是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

      

      腾出产业升级空间

      前往广州东莞进行调研的中信证券分析师诸建芳指出,目前撤离的外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合同外资多在300万美元左右及以下,这些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五金、玩具、服装、制鞋、塑胶等行业,这些行业处于产业链的终端,对上端的依赖不是很强,主要依赖的是订单,国外客商只要取得稳定的供货就行,不在乎订单是在越南或柬埔寨生产还是在中国生产的。

      与此同时,在广东,电子行业企业基木没有发生外迁现象,因为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在这里,具有良好的配套供货系统,劳动力素质也比较高,这是越南、柬埔寨所不具备,也很难复制的,因此,即使人工成本高些,企业也不易迁走。

      前往江苏南京进行调研的中信证券分析师陈济军则对记者表示,江苏当地政府并不担心外企撤离的动向,反而认为这有利于当地的产业升级。

      “这些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撤离恰恰腾出了空间,为当地承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提供了契机。”陈济军说,当地本来就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劳动力相对紧缺,成本升高,这些企业撤离还缓解了这些压力。

      调研中,也有不少企业认为自己能够消化日前上升的成本压力,其员工工资本来就比当地最低工资高出许多,招人反而比过去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