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焦点
  • 5:焦点
  • 6:时事国内
  • 7:金融·证券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路演回放
  • A6:价值报告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海外·私募
  • C16:基金·人物
  •  
      2008 年 3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陈锦涛
    早年“海归”多沉浮
    滨田宏一:货币合作有利于增进双边福利
    ■多声道
    节约,也是一种绿色生产力
    次贷危机结束尚需两三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陈锦涛早年“海归”多沉浮
    2008年03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捷
      ⊙梁捷

      

      现在,中国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奔赴美国,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而据孙大权博士研究,留美经济学博士(或者硕士)构成了旧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团体——“中国经济学会”的核心。思想传播、政策制定等工作,多半都依赖学会的会员。其中,在最早获得美国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当中,就有陈锦涛。

      陈锦涛,字澜生,1871年出生,广东南海人。陈早年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说起皇仁书院,也是大大有名。那是香港最早的官立中学,孙中山先生曾在此读书。陈锦涛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又转任天津北洋大学教习。

      1901年,陈锦涛以官费赴美留学。最初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数学和社会学,获得硕士学位。继而入耶鲁大学,转攻政治经济学。当时耶鲁有个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他是货币理论专家,对财政和货币理论的本质有大量经典论述,陈锦涛后来的工作恰也全都集中在这个领域。1906年夏天,他获哲学博士学位。当年9月回国应试,参加清廷第一届留学毕业生考试,名列第一,赐法政科进士出身。

      陈锦涛读书时还有一段插曲,差点让他没拿到学位。1903年10月,时任两广总督的岑春煊想把在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陈锦涛调回来,盛宣怀急忙予以阻止。盛说,公学难得有人考得博士毕业,眼看陈锦涛来年就能拿到学位,如果现在让他回来,岂不是瓜不熟而生摘,多么可惜!所以,今后一定要立法,留洋学习必须毕业获得文凭,必须杜绝学生急躁之心,免得浅尝辄止。

      陈锦涛归国以后,先入翰林院,又任广东视学、京兆视学,大清银行监察、印铸局副局长、统计局局长、预算司司长、币制改良委员会会长、大清银行副监督学部一等咨议官、资政院议员等职,积累下丰富经验。

      武昌起义后,陈锦涛以病辞归,转道南方。不久,陈锦涛得到伍廷芳提名任当时南京临时政府财政总长。时值乱世,只剩下从政救国一条路。陈甫一上任,就施展手腕推行银行改组。现在,我们回头研究民国时期的经济和金融环境,整个大背景都与陈锦涛分不开。

      中国从1905年开始有了中央银行,那一年成立了户部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改组为大清银行。至1911年,大清银行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银行。陈锦涛担任临时政府财政总长后,立刻着手设计改组银行,效率惊人。1912年2月5日,设在上海的大清银行在全体股东一致呈请下,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和财政总长陈锦涛批准,改为民国政府的中央银行,称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的背景是官商合办。陈锦涛借用官商联合会的影响力推动改革,得到孙、袁两位总统的批准,成功地把大清银行转变成为中国银行。这是民国时期金融改革的第一次进步,却也种下很多隐患。他在致临时参议院咨文中解释说:“这是借已有之基础,应目前之急需,既可以增长民国之实力,又可因其资金为通融,实为民国国家与银行股东两得兼利之道。”

      陈锦涛主持财政部的短暂时期之内,先后主持制定了《商业银行暂行则例》、《海外汇业银行则例》、《 兴农银行则例》、《庶民银行则例》、《惠工银行则例》、《贮蓄银行则例》等条例。这是民国初年就定下的法律,影响深远,至今不绝。

      南北议和后,陈离开财政部总长的位置,先后任审计处总办、财政部驻外财政员,然后赴欧考察财政情况。1916年6月,陈锦涛又得机会担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在唐绍仪没到任之前,陈锦涛还兼任了外交总长。

      可是这一次,他的财政总长当得却很不舒服。他的精力全都花在政治斡旋上,没有精力推动实质性改革。

      此后,陈锦涛与政治核心圈子逐渐疏远。1920年5月,陈锦涛回广东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长、顾问,曾协助胡汉民整顿广东财政经济和币制。同年10月起,寄寓上海。1925年,陈锦涛复任西北银行经理,是年底再任财政部长兼盐务署督办。1926年,陈锦涛与胡光鹿等在天津合办中国无线电业公司,这是无线电在中国发展的开端。随后,陈锦涛到刚独立的清华大学法学院任经济系教授。在陈岱孙等青年学者的张罗之下,清华经济学系大有起色,陈锦涛也用他的学识和关系为此出力不小。

      1930年陈锦涛退休,寓居天津。他离开学校后,不愿安享晚年,又在1935年应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之邀,担任了币制研究委员会主席。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陈锦涛主要作品有《中国币制问题之经过及展望》(1934年)、《管理货币制度与通货膨胀释义》)(1935年)和管理币制本位定价之商榷》(1936年),都是为当年财政部币制委员会所作。

      1939年6月,他在上海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