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信息披露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版:市场
    新股网下申购风险渐现
    申银万国1号
    首日募资达七成
    专家建议推进大小非减持制度建设
    走向全面资产管理的中国基金业
    台州企业积极筹备上市
    创投基金受追捧
    国金证券
    提前完成账户规范工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走向全面资产管理的中国基金业
    2008年03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总裁 俞妙根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总裁 俞妙根

      

      引言

      1998年,国泰、南方、华夏、华安、博时等俗成“老十家”的基金公司刚成立时,封闭式基金是“当家花旦”;2001年,华安创新的成立,拉开了开放式基金的大幕,并从此主导了行业的主流。此后,全国社保和企业年金的管理虽然事实上隶属于“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但由于其投资管理人资格仍以严格的审批制的模式局部展开,因此并不具有行业普遍性。

      直到2008年春节过后,多家基金管理公司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核准批复,意味着基金公司终于有望告别公募基金“一条腿”经营的模式。在经过10年的大发展后,中国基金公司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开始真正迈入了全面资产管理业务的新时代。

      全民理财意识的全面觉醒实际上宣告了理财黄金时代的到来。对于众多的普通投资者而言,现在最大的难题不是“要不要投资”,而是“怎么来投资”,“什么投资产品适合我”。这种朴素而真实的需求背后蕴含的正是基金业的巨大机会。有需求,推产品,良性的互动促动了基金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迹。

      一、现实压力和发展机遇

      高速发展的中国基金业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四个内在结构性缺陷:业务结构方面偏重于零售基金,缺失机构理财;产品结构方面明显偏重于高风险基金,中低风险基金产品太少;区域结构方面以本土产品为主,国际市场产品刚刚起步;持有人结构方面90%以上的持有人2007年进入市场,风险意识与长线投资理念不足。

      另外,还存在两大外在的结构性缺陷:市场结构方面,固定收益市场非常不发达、金融衍生工具缺乏;资金结构方面,长期性质的养老金很不充足,企业年金的投资又相对保守,这种相对保守的资产配置格局在长期内战胜通货膨胀的难度较大,同时客观上也制约了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发展。

      此外,最关键的还是制度与人的问题,中国基金业过往比较稳定快速地发展最主要是因为具有相对高标准的制度和相对高水准的人才,但从这两方面来看,目前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基金公司的利益与持有人利益一致性缺乏制度保障;二是基金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依然不尽完善;三是基金公司对人才的激励约束机制难以适应行业特点,比如人才频繁流动、核心的基金经理流失等问题。

      中国基金业在过去十年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未来仍将面临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概括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与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二是金融体系的深刻转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金融业多种经营、跨业经营及互为依托的业务模式对基金业未来发展创造巨大机遇;三是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升级,购买股票、基金等成为大众行为,理财意识显著提高;四是养老体系渐趋完善;五是海外市场的开放和拓展不断深入。

      二、从基金管理走向资产管理

      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基金业的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已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期间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尽管规模扩张速度非常之快,但业务模式的变化却相对较慢。公募基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就是基金公司业务的全部。尽管就实际业务而言,自基金管理公司2003年开始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来,直至2005年开始管理企业年金,专户理财业务已经破冰,但客户对象比较特殊,而今年才是基金公司一般性委托理财业务真正的起步年。也正是专户理财的实质性启动,最终让中国基金初步建立起了资产管理公司的初步框架。

      无论是资产管理规模,还是营业收入贡献度,目前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仍处于公募基金业务“一枝独秀”的阶段。然而,不论从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内在发展规律看,还是从国际资产管理行业的历史发展经验看,未来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广义资产管理业务将呈现“三驾马车”驱动发展的基本格局,即传统的共同基金业务、专户理财业务和境外投资管理业务。

      其中,共同基金管理业务是基金管理公司传统的业务领域,它主要是针对个人投资者的零售业务,虽然传统,但未来它仍将是资产管理业务三驾马车中最为重要和最为主要的部分。委托资产管理业务是基金管理公司业务从零售产品向机构产品的延伸,养老金是未来中国基金管理公司重要的增量业务来源。境外投资管理业务是基金管理公司业务从境内向境外的延伸,QDII只是国际业务的第一步。

      概括来说,“投资渠道多元化、投资品种更丰富、投资区域更广泛”将是基金公司从基金管理走向资产管理后的三个突出的表象特征。(下转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