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D133:信息披露
  • D134:信息披露
  • D135:信息披露
  • D136:信息披露
  • D137:信息披露
  • D138:信息披露
  • D139:信息披露
  • D140:信息披露
  • D141:信息披露
  • D142:信息披露
  • D143:信息披露
  • D144:信息披露
  • D145:信息披露
  • D146:信息披露
  • D147:信息披露
  • D148: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上证商学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上证商学院
    全球整合型企业:取代跨国公司的新型企业生态
    中国已成为IBM重要的创新枢纽
    跳跃式转型成为中国企业的现实可能
    客户体验将决定IBM的价值成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整合型企业:取代跨国公司的新型企业生态
    2008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姚音
      IBM中国新一代领导团队在2008新春战略会上集体亮相
      在竞争优势和经济观念不断被重新定义的环境中,在越来越平坦、智能、互连、不可预测的世界中,公司别无选择,只能开始变化。全球商业领袖普遍将商业模型设计创新视为在获取竞争优势方面最重要的、可持续的途径。而2006年,IBM公司董事长、总裁兼CEO彭明盛则率先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新型业务设计的理念——全球整合型企业(GIE)。

      “GIE是一个开放、模块化的企业模式,在全球整合模式下,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能够整合到网状经济的结构中,以实现应对全球化经济竞争的灵活性和整合资源优势。”

      ——彭明盛

      ⊙本报记者 姚音

      

      所谓全球整合型企业(Global Integrated Enterprise),是以真正全球化的方式构建其策略、管理和运营。它根据适当的成本、适当的技能和适当的商业环境在全球任何地方部署运营和功能,并水平、全球化地整合这些运营工作。

      

      全球整合型企业取代跨国公司是发展的必然

      纵观全球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运营模式经过“国际公司”、“跨国企业”阶段,正在向“全球整合企业”的趋势发展。在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包括IBM在内的众多公司形态都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演进:

      (1)从19世纪初到一战,这一时期的所谓“国际性企业”就是一家业务集中的公司,总部在哪里,生产、设计、研发等到部门,全都集中在该地,总部将产品出口到全球各个国家,这些国家通常只承担销售功能。

      (2)从一战到20世纪末,企业运行和商业模式进入“跨国企业”时期。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地复制总部的经营管理模式,各国的分公司有各自的供应链、人力资源、IT等等,也就是有许多个“迷你”公司遍布全球。

      (3)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经济的背景下,需要全球化的思考、行动、运作和优化。企业正在以新的全球化角度在进行战略、管理和运作,进行整合生产,并把价值带给顾客。从这个意义上看,全球整合企业正在取代传统跨国公司的地位。

      全球整合企业需要在生产、分销和劳力配置等方面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把技术研发中心设置在技术人才丰富的国家;把生产和制造基地建立在制造业发达,并距离原材料产地较近的地区;财务中心、采购中心等职能中心分布在相应具有优势的地区。这样能够更好地利用和配置全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减少成本、高效运行业务。

      

      转型中的IBM与“中国样板工程”

      在前不久刚刚召开的IBM公司一年一度最为重要的新春战略发布会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明确表示:“IBM公司正在迎来其公司发展历史上的再次转型,而这次转型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全球整合企业。”

      支撑上述说法的是IBM公司在过去一年中漂亮的战略执行答卷:截至2007年底,IBM已在全球17个行业拥有6万人的咨询专家资源,形成了全球整合的知识资产储备;其次建设了遍布全球的IT基础设施,以充分支持业务进行全球整合运行的技术需求;第三,IBM近60%的员工、56.87%的收入产生于美国以外,业务遍及174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布局打下基础。

      在这其中,IBM已将全球支付中心设立在上海;将全球采购中心设立于深圳;将全球财务中心设立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将全球人力资源中心设立于菲律宾马尼拉;将全球援助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设立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此外,IBM对全公司的供应链转型也进行了全球整合,将全球采购中心从过去的300个缩减到3个,仅这一改变就在过去几年中为公司节约了250多亿美元的成本。

      “整合和开放将成为未来全球企业发展的关键。”被认为是IBM中国公司文化象征的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表示,“整合是大势所趋,而开放则是实现整合的必要手段。”在周伟焜看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业务调整,并且打造与其他公司协调的企业生态才是GIE战略的最终构想。目前,IBM已经在2008年的战略行动计划中,提出打造中国GIE的“先锋计划”,力推“M50”样板工程计划——成为中国50-60家潜力企业未来打造“引领型”全球整合企业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