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D133:信息披露
  • D134:信息披露
  • D135:信息披露
  • D136:信息披露
  • D137:信息披露
  • D138:信息披露
  • D139:信息披露
  • D140:信息披露
  • D141:信息披露
  • D142:信息披露
  • D143:信息披露
  • D144:信息披露
  • D145:信息披露
  • D146:信息披露
  • D147:信息披露
  • D148: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产业·公司
    国家昨收储“托市” 糖厂积极出售
    供大于求 销糖率创四年新低
    神华集团
    又添千万吨级主力矿井
    新日铁
    拟海外首建大型钢厂
    黄岛油库
    正式向青岛大炼油项目输油
    中国南车
    携华电拓展风电业务
    华能集团
    成功收购新加坡大士能源
    原材料飙升加速全球玻璃行业“洗牌”
    能源巨头纷纷投资
    尼日利亚天然气项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原材料飙升加速全球玻璃行业“洗牌”
    2008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于祥明
      张大伟 制图
      ⊙本报记者 于祥明

      

      随着重油、纯碱等原材料上涨以及亚洲市场的巨大市场空间前景,全球主要玻璃巨头又掀起一轮向亚洲特别是中国投资整合热潮,而相关中国企业也在积极筹谋融资扩产、重组整合。

      

      原料上涨加速行业整合

      “纯碱价格已经冲破2000元/吨的大关,而且呈现继续上涨的态势。”中国无机盐协会秘书长王孝峰说。

      他向上海证券报表示,目前国内纯碱市场主流平均价格已升至2100元左右,这将直接影响到下游的玻璃产业。

      而且,“近期随着石油价格的快速上涨,玻璃产生所需重油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一位刚刚退休专家也告诉记者,由于重油占玻璃生产的成本比重更大,为此他十分关注对玻璃生产企业的影响。对此,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2月份国内纯碱价格继续呈现出上涨态势,同比增长20.30%,环比增长4.28%;重油价格环比上涨12.12%。”

      “占据玻璃生产成本60%的纯碱和重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对玻璃生产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压力。”银河证券研究员洪亮分析说,这些成本的上涨必然会带来玻璃产业的波动,由此也会加快企业间的整合速度。

      受成本上涨影响,以及“基于产业政策,产业链前端平板玻璃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将有望加速蔓延,一些经营不善、基础资质不错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外资和国内优势建材企业的并购对象,而一些规模较小、经营压力较大的企业也将成为市场整合的对象而被大企业所吞并,并被加以有效整合。”国都证券一份研究报告预测。

      

      海外玻璃巨头转战亚洲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本上涨以及全球制造业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大背景下,海外玻璃巨头正借机又一次加快玻璃工业的向亚洲特别是中国的转移和投资整合。

      “不久前,全球年销售额超过40亿英镑的著名玻璃制造商英国皮尔金顿,计划进军印度玻璃市场。”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老专家告诉记者,显而易见皮尔金顿看好亚洲市场。

      “实际上皮尔金顿早先已经登陆中国,此次其计划进军印度的同时,很可能同时加大其在中国的投资整合。”该专家告诉记者,由于亚洲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态势,玻璃市场空间前景巨大,吸引了英国皮尔金顿、日本旭硝子、美国PPG等玻璃巨头。

      以平板玻璃为例,自2003年开始出现快速增长(尤其2004年至2006年),全国平板玻璃行业增加了1.93亿重量箱的产量,成为中国平板玻璃发展最快的时期,目前产量已连续18年位居世界第一。

      “有一段时间里,许多海外玻璃巨头对我国巨大的玻璃市场迷惑不解。”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老专家说,为此几家进入中国的玻璃巨头又退出了。而近几年,随着市场快速增长,以及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这些海外玻璃企业又开始加大在国内投资的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玻璃工业一些关键技术掌握在皮尔金顿、美国PPG、法国圣戈班等少数企业手中,其为了保证对市场的相对垄断,大都采取技术封锁,不对外转让技术。

      “这些玻璃巨头一般不会在华直接建厂,更多可能是通过收购入股企业的方式进行投资。”该老专家分析表示,这些海外玻璃巨头对提升我国玻璃工业制造水平没有多大帮助,这些企业对我国玻璃企业的整合仅仅是为了获得市场、降低成本,因此需求酌情对待。

      

      中国建材借机展开并购

      相比之下,国内玻璃巨头的整合空间更大。“能源价格上涨将侵蚀整个行业的利润,国内大型企业由于能源利用率高,所受影响将小于中小型企业,从而能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洪亮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以中国建材为主角的玻璃产业整合大戏正在拉开。

      “去年是中国建材集团的‘水泥年’,今年则‘玻璃年’。”建材业资深人士邵俊向记者表示,据其了解,中国建材正与秦皇岛、江西等玻璃企业“洽谈合作”。

      实际上,作为建材企业的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正在进行着滚雪球式的快速发展,其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从没有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到现在已经拥有16条浮法生产线。为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中国建材的战略实施看,2008年将是中国建材在玻璃行业再次大展身手的一年。就在不久前,中国建材在去年携手洛阳玻璃后,又将安徽华光玻璃、河南中联玻璃两家企业纳入旗下。

      “中国建材集团与华光玻璃、中联玻璃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中国建材集团打造玻璃制造平台、完善产业链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建材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目前中国建材集团拥有全国仅有的3家具有甲级设计资质的玻璃研究设计院,在浮法玻璃、加工玻璃及其他玻璃制品的研究开发与服务领域掌握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乃至国际先进的核心技术,能够承担大型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服务和工程总承包业务。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中国建材集团对打造玻璃平台雄心勃勃。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一系列整合后,目前集团内相关玻璃企业正发挥聚合效应,科技研发、成套装备制造和外贸出口等各个业务单元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初步形成了上下游配套的玻璃产业平台。

      “洛阳玻璃集团、中联玻璃、安徽华光等整合模式一脉相承。”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建材在玻璃行业的整合,很可能围绕洛阳玻璃集团为中心展开,并且目标仍将锁定国有性质为主的玻璃企业,方式则以实现无偿划转为主。

      “中国建材与江西萍乡、秦皇岛耀华等玻璃企业接触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下一步就是静观其变了。”分析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