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公司巡礼
  • 3:信息披露
  • 4:要闻
  • 5:焦点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广告
  • 9:路演回放
  • 10:信息披露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研究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D133:信息披露
  • D134:信息披露
  • D135:信息披露
  • D136:信息披露
  • D137:信息披露
  • D138:信息披露
  • D139:信息披露
  • D140:信息披露
  • D141:信息披露
  • D142:信息披露
  • D143:信息披露
  • D144:信息披露
  • D145:信息披露
  • D146:信息披露
  • D147:信息披露
  • D148:信息披露
  • D149:信息披露
  • D150:信息披露
  • D151:信息披露
  • D152:信息披露
  • D153:信息披露
  • D154:信息披露
  • D155:信息披露
  • D156: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近来商品市场需求降温预示什么
    谁把股市的
    “第一性”给埋没了
    谨慎应对世界经济减速风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近来商品市场需求降温预示什么
    2008年03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克新
      陈克新:高级经济师,部级专家,中国经济蓝皮书主要撰稿人。曾先后就职于政府经济研究部门、原物资部、内贸部,以及中商流动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事生产资料市场分析预测工作。
      今年以来,中国商品价格继续呈高位运行态势。预计整个1季度物价指数都将保持较高的上涨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商品市场需求却出现了明显的降温,主要表现在出口的大幅下降、商品销售增幅的回落和房价“拐点”的争论三个方面。产能过剩下成本支撑性高位运行,是我们对2008年中国物价形势的总体判断。

      ⊙陈克新

      

      新年伊始,中国商品价格涨声依旧,继续高位运行态势。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6.4%,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6.9%;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涨幅超过10%,均创下新高。预计整个1季度物价指数都将保持较高的上涨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商品市场需求却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这种降温是否持续下去,甚至引发市场价格形势的重大变化,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商品市场需求降温三大表现

      一季度中国商品需求降温,主要显示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降温表现为出口的大幅下降。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2月份累计,全国出口总值1969.9亿美元,同比增长16.8%,较去年同期减缓24.7个百分点;累计贸易顺差280.5亿美元,下降29.2%。主要出口商品中,钢材出口量为72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7.2%;钢坯出口量仅8万吨,下降92.6%。其它如集装箱、摩托车、机床、自行车、洗衣机、空调、冰箱、服装、鞋帽等产品的出口国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或者是出口增长水平大幅度回落。

      第二个降温表现为商品销售增幅的回落。据统计,2008年1-2月累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2%,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0.6%,比2007年减缓了1个百分点。同期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为36587亿元,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6.5%,也改变了前两年持续加快增长的势头,增速呈现回落态势。预计3月份生产资料销售增速继续回落,一季度全社会可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接近或达到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左右。

      第三个降温表现为房价“拐点”的争论。城镇居民住宅日趋成为中国商品消费的重要方面。经过连续多年的飙升以后,近期中国房价开始出现“拐点”的争论。受其影响,不仅部分中心城市房价开始下滑,还使得相当多的消费者暂缓购房,以等待局势的明朗。这样一来,势必会对商品房及派生的家装材料、家具、电器等商品消费产生阻碍。有关资料显示,在品牌开发商全国率先降价的同时,北京2月楼市遭遇“倒春寒”,4个楼盘长达两周成交为零。与此同时,上海的商品房成交大幅萎缩,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在2008年2月逼近了零点。

      

      商品市场需求降温主要原因

      今年一季度中国商品市场需求降温,主要缘于国内外经济增长的双双减速。

      进入2008年以后,关于美国和世界经济减速的消息不绝于耳。据《华尔街日报》对美国经济预期的最新调查,多数经济学家看淡美经济,认为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并认为出现更严重衰退(甚于2001年和1990-1991年两次衰退)的可能性平均为48%。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以及次贷危机风险的扩散,直接引发了世界经济的显著减速。根据最为悲观的世界银行的预测数据,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降至3.3%,为2003年以来增长最缓慢的一年,由此导致了中国出口市场需求的紧缩。由于现阶段,中国商品出口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比几年前要高得多,因而出口下降对中国商品市场总需求的降温影响也大得多。今年年初的海关统计数据已经显现了这方面的消极影响。海关总署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1月份,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91.6亿美元,同比增长仅5.4%,增幅比2007年回落了9个百分点,由此成为今年1月份中国全部出口总值同比增幅回落6个百分点的主要原因。 进入2月份后,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则下降5%,降至155亿美元,致使中国外贸出口增速进一步跌至6.5%。前不久发生的全球性股市暴跌,并由此引发了中国股市的大幅回调,反映的就是投资者对于经济前景的担忧,也证明了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对中国商品出口需求冲击很大。

      在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已经出齐的前2个月的宏观数据,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等各项指标均低于上年水平。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回落至15.4%,已经达到5年以来的(2003至今)最低水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3%,低于去年大多数月份的水平;外贸出口增速从去年的20%左右跌至6.5%。所有这些,都表明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预计1季度GDP增速可能回落到10%,致使商品消费力度减弱。

      分析下阶段国内外商品市场的运行环境,为了实现“两个防止” 这个最主要宏观调控目标,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还会受到抑制。尽管美国政府已尽全力“救市”,但由于住房领域尚未出现稳定的迹象,金融形势也还没有稳定,美国和世界经济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波及到中国的商品出口需求。因此,中国商品需求的降温还会继续下去,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扭转。

      

      需求降温对下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

      从宏观角度分析,商品市场需求的降温,将对下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国内产能过剩问题浮出水面。商品市场需求的降温,使得同期工业生产拉力减弱,工业增长水平迅速回落,一些行业产能开工不足。比如,今年前2个月全国平均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3973万吨和4452万吨,比较上年已经实现的最高月度产量,分别减少319万吨和528万吨,这表明中国钢铁产能已经出现过剩,因为现阶段的钢铁产量低于历史曾经达到过的水平。其它一些重要商品,如纺织、服装、家用电器、轿车、水泥、轮胎等,也都存在类似情况。

      其实,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早已存在,只不过强劲的出口增长暂时掩盖。随着2008年外贸出口环境的紧缩,将使得这个问题“浮出”水面。在过去10多年,投资高速增长所形成的大量产能,尤其是为外贸出口所服务的新增产能,势必面临缺乏市场容量的忧虑。

      当然,导致1季度国内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的原因还有其他方面,如南方雪灾、春节放假等,但总体来看,内外需求力度的同步减弱,是第一位的因素。

      二是减轻今后的通货膨胀压力。尽管引发现阶段通货膨胀的主导因素是美元贬值下的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供求关系并非其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中国商品需求降温,供求关系进一步宽松,无疑有助于实现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调控目标。实践标明,正是因为家用电器、服装、小商品等下游行业的产能过剩,销售竞争十分激烈,才阻碍了持续数年来原材料的涨价因素向家电、服装、日用百货、小轿车等产品的传导。即使今后上述行业产品迫于成本压力被迫调价,也不可能将原材料和动力涨价因素百分之百向消费者转移,而必须自我消化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的成本提高因素。也正是由于供应的增加,需求力度的减弱,才使得近年来一路迅速扬升的商品房价,在2008年放慢了上涨速度,并出现了“拐点”的争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预期,如果美国经济因此而陷入严重衰退,进而拖累世界经济显著减速,消费需求大幅萎缩,就有可能引发商品价格形势的全面反转:即持续扬升的物价指数转向跌落,甚至重新笼罩通货紧缩“阴云”。对此,必须高度警惕,防止反通胀过头。

      三是中国股市保持良好的发展基础。在需求降温,产能过剩的压力下,物价上涨被局限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上涨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大面积的供应缺口,这就使得宏观经济得以健康发展,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和全面过热,也就避免了极严厉调控措施的出台。受其影响,下阶段中国股市的宏观经济基础依然坚实。近期所出现的股市价格的大幅度回调,不过是前期股市升温过高、速度过快的自我修正和调整而已。经过股市泡沫的适度挤压,在良好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下,中国股市势必进入更为理性的发展阶段。

      

      两大因素博弈中国商品价格行情

      产能过剩下成本支撑性高位运行,是我们对2008年中国物价形势的总体判断。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缘于两大因素的博弈。

      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今后美元还将贬值下去,并且贬值速度会加快。美元继续大幅贬值的结果,势必推动能源、矿石、食品价格的上涨,导致商品生产成本的进一步提高,支撑市场物价的高位运行。

      另一方面,还是因为美国经济的不景气,消费开支萎缩,将导致商品需求的降温, 最终影响到中国的商品生产,导致产能过剩的出现,进而对其大幅扬升的商品价格形成重大压力。

      在上述两大因素的博弈中,如果美元贬值所引发的成本提高超出了需求下降的力度,中国商品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上涨。如果国内外经济减缓,尤其是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所引发的需求下降,大大超过因为美元贬值所引发的成本提高,中国商品的后市价格形势就会全面反转。

      在这两种可能性中,后一种可能性应该更大一些。当今国内外经济存有三大“泡沫”:股市泡沫、楼市泡沫和农矿产品价格泡沫。近期以来前两个泡沫相继破灭或者正在破灭。这两个泡沫的破灭使得许多投资者为规避风险,大量减持美元和股票,远离房地产,将大量资金转向购买石油和其它农矿产品期货,由此导致了旺盛的投机需求或避险需求,并成为此轮铁矿石、原油、谷物、油料等农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观点认为农矿产品价格将是最后一个经济泡沫。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的强劲上涨,有可能成为将美国经济推进衰退的致命一击。如果这个局面真的出现,势必导致农矿产品最终需求的下降,迫使投机资金和避险资金大量出逃。在这种情况下,急剧膨胀的农矿产品价格泡沫也将迅速破灭,推动中国商品价格上涨的成本因素也将大大减弱。

      近一段时期以来,出于对美国经济不景气,进而影响需求的担忧,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3月17日国际油价创下了17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显而易见,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已经盖过了美元贬值的影响。有关资料表明,1998年美国经济衰退曾导致油价下跌了约50%。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农矿产品价格也不可能安然无恙。

      此外,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也会一定程度上对冲美元贬值的通胀效应,减弱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进口价格的上涨幅度。

      近期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有关数据显示,自2007年4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到5%,按年计算达到15%。其中今年1月份升值幅度在2%左右,按年计算超过20%。与此同时,人民币对欧元也升值了6%,扭转了前一段时期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局面。

      2008年1、2月份消费品价格指数表

                    

                    

                    

            

                    

            

                    

    名称1月同比%2月同比%1—2月累计%
    总指数7.18.77.9
    食品类18.223.320.7
    烟酒及用品类2.12.42.3
    衣着类1.9-1.4-1.6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2.12.12.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 3.23.23.2
    交通和通信类-1.1-1.4-1.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0.3-0.9-0.6
    居住类6.16.66.4

      2008年1、2月份全国食品价格上涨情况表

    名称 1月同比%2月同比
    食品 18.223.3
    其中:粮食5.76.0
    油脂 37.141.0
    肉禽及其制品41.245.3
    猪肉 58.863.4
    鲜蛋 4.66.0
    水产品 8.713.8
    鲜菜 13.746.0
    鲜果 10.38.7
    调味品 4.14.1

      2008年1、2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情况表

            

                            

                            

    名称1月同比%2月同比%
    工业品出厂价格 6.16.6
    生产资料出厂价格6.57.2
    其中
    采掘工业出厂价格20.525.3
    原料工业出厂价格8.58.8
    加工业出厂价格 3.84.1
    生活资料出厂价格4.64.9
    其中
    食品类出厂价格 10.411.0
    衣着类出厂价格 2.21.8
    一般日用品类出厂价格3.03.4
    耐用消费品类出厂价格-0.6-0.6

      2008年1-2月主要商品出口情况表

        

                

                    

            

                    

                    

                    

                    

                

                

                

                

                    

        

                

                

            

                    

                    

                    

        

                    

            

                    

                

                

            

            

            

            

            

                

                

                

                    

        

                

            

                

                

                

                

                

            

                

            

                

                

                

                    

                

                    

                

                

                

                

                    

                    

                

                

                

                    

                

                

                

    商 品 名 称计量单位数量同比%
    胶合板万立方米111-23
    万吨87513.5
    焦炭及半焦炭万吨169-20.4
    汽油万吨20-81
    柴油万吨4 -47.1
    农药 87,89910.8
    轮胎万条5,0634.2
    新闻纸 57,307-38.7
    棉纱线 73,328-2.3
    丝织物万米3,7078.7
    棉机织物万米121,43220.7
    水泥万吨50813.4
    花岗岩石材及制品万吨15-37.6
    平板玻璃万平方米4,454-5.6
    铁合金万吨48-6.2
    钢坯及粗锻件万吨8 -92.6
    钢材万吨725-17.2
    未锻造的铜(包括铜合金) 1,062-49.4
    铜材 86,84722.8
    未锻造的铝(包括铝合金) 92,004-10.6
    铝材万吨3122.2
    钢铁或铜制标准紧固件 万吨38-8.3
    不锈钢厨具、餐具等家用器具 42,688-26.7
    餐桌、厨房及其他家用搪瓷器 21,812-4.1
    手用或机用工具万吨19-17.2
    电扇万台7,813-16.1
    空气调节器万台747-0.5
    冰箱万台299-6.9
    洗衣机万台217-1.2
    微波炉万个623-17
    普通缝纫机万台117-12
    工业用缝纫机万台42-7.1
    金属加工机床万台104-26.4
    电子计算器万台6,216-14.6
    便携式电脑万台1,28232.4
    微型电脑万台137-11.5
    显示器万台1,545-8.1
    打印机万台1,142-11.6
    轴承万套53,816-1.9
    电动机及发电机万台58,0730.5
    变压器万个42,5808.2
    静止式变流器万个41,548-1.2
    原电池百万个3,4581.3
    蓄电池万个42,2732.9
    电话机万台9,6107.6
    扬声器万个27,356-19
    激光唱机万台171-48.3
    录、放像机万台1,987-7.9
    收音设备万台4,251-25.1
    电视机(包括整套散件) 万台6522
    电线和电缆万吨241.5
    集装箱万个4723.5
    汽车(包括整套散件) 万辆1063.9
    摩托车万辆1583.4
    自行车万辆9270.4
    船舶 439,429448.9
    照相机万架1,281-0.7
    手表万只8,719-14.5
    日用钟万只3,780-32.7
    皮革服装万件310-20.1
    裘皮服装 151-13.9
    皮革手套万双11,461-17.8
    帽类万个93,910-8.4
    万双131,579-14.1
    塑料制品万吨112-5.8
    游戏机万台2,706-3.8
    打火机百万个824-2.3
    万把11,824-19.1
    竹编结品 11,312-16.4
    藤编结品 5,287-5.1
    草编结品 8,38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