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公司巡礼
  • 3:信息披露
  • 4:要闻
  • 5:焦点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广告
  • 9:路演回放
  • 10:信息披露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研究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D133:信息披露
  • D134:信息披露
  • D135:信息披露
  • D136:信息披露
  • D137:信息披露
  • D138:信息披露
  • D139:信息披露
  • D140:信息披露
  • D141:信息披露
  • D142:信息披露
  • D143:信息披露
  • D144:信息披露
  • D145:信息披露
  • D146:信息披露
  • D147:信息披露
  • D148:信息披露
  • D149:信息披露
  • D150:信息披露
  • D151:信息披露
  • D152:信息披露
  • D153:信息披露
  • D154:信息披露
  • D155:信息披露
  • D156: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挤压楼市泡沫是避免次债悲剧的捷径
    股市楼市 分而“稳”之
    春末夏初,物价将与股价反向运行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估值?
    中国太保破发
    是牛转熊标志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太保破发是牛转熊标志吗
    2008年03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曲震宇
      ⊙曲震宇

      

      3月26日对于中国太保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太保以27.98元收盘,跌破了发行价。去年12月14日,中国太保网上发行,价格为30元。中国太保成为市场从6124点见顶回调以来的首只破发股。

      中国太保跌破发行价,让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对股市牛转熊产生深切的担忧,毕竟新股破发常常是熊市的一大特征,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太保发行时的市盈率,得出这种结论恐怕为时过早。中国太保的发行价对应2007年预测净利润的市盈率高达35.84倍,而其上市首日的开盘价所对应的市盈率为61倍。

      显然,是过高的市盈率所隐含的泡沫因素,导致了中国太保股价的理性回归,跌破发行价还不宜作为牛转熊的标志,因为从市盈率角度来看,它当初的发行价定的太高了,在市场人气低落的情况下,它有实现价值回归的内在要求。

      去年,由于大盘涨势如虹,新股发行的市盈率越抬越高,中国远洋发行市盈率高达98.67倍,而研究表明,高发行市盈率和高首日涨幅对公司股票未来的表现会有负面影响,要理解这一点并不难,看看中国石油的股价走势图就一目了然了。中国太保同样摆脱不了这个规律。

      发行价对应的市盈率高,是市场疯狂追捧的必然结果。以中国太保为例,其网上发行中签率仅为0.927%,新股赚钱效应演变成了不灭的神话。伴随着新股赚钱效应的延续,是打新理财产品一个接一个的密集问世,资金数以万亿计。统计显示,申购中国太保时,冻结的资金就高达2.8万亿元。

      因此,中国太保破发是不是牛转熊的标志尚有待观察,但它至少成为了新股必赚钱神话破灭的标志。从去年上证综指创下6124的历史高点至今,中国太保破发第一个向投资者昭示了一级市场的风险,笼罩在一级市场上空的无风险收益的美丽光环开始褪去。因资金高度聚集于一级市场而导致的二级市场萧条的状况,或有了一个转机。

      中国太保破发,给投资者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这个信号将为狂热的打新热降温,那些以打新为目标的诸多理财产品也将被迫转型。假如达到这种效果,何尝不是积极的呢?

      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新发行的股票都在适宜的市场条件下销售——对股票销售者适宜意味着对购买者的不那么适宜。”去年,新股的赚钱效应曾经让市场怀疑价值投资大师的理念是否已在中国失灵,现在看来,以价值为核心的理念即使在不成熟的市场也是早晚都要遵循的。

      中国太保破发是由于其网下发行部分从3月26日起开始流通,这部分股权为3亿股,而目前中国太保的流通量为7亿股,这意味着流通盘将扩大近五成。在目前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一级市场的投资者出于对风险的厌恶,纷纷抛售出局。中国太保破发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目前还有十余只股票的价格已经逼近发行价。如果说中国太保破发是由于市盈率过高导致的,还不足以将其作为牛转熊标志的话,那么,当那些市盈率低的股票也跌破发行价,趋向于其固有价值的时候,也许,我们真的应该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