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市场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D133:信息披露
  • D134:信息披露
  • D135:信息披露
  • D136:信息披露
  • D137:信息披露
  • D138:信息披露
  • D139:信息披露
  • D140:信息披露
  • D141:信息披露
  • D142:信息披露
  • D143:信息披露
  • D144:信息披露
  • D145:信息披露
  • D146:信息披露
  • D147:信息披露
  • D148:信息披露
  • D149:信息披露
  • D150:信息披露
  • D151:信息披露
  • D152:信息披露
  • D153:信息披露
  • D154:信息披露
  • D155:信息披露
  • D156:信息披露
  • D157:信息披露
  • D158:信息披露
  • D159:信息披露
  • D160:信息披露
  • D161:信息披露
  • D162:信息披露
  • D163:信息披露
  • D164:信息披露
  • D165:信息披露
  • D166:信息披露
  • D167:信息披露
  • D168:信息披露
  • D169:信息披露
  • D170:信息披露
  • D171:信息披露
  • D172: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海外
    质疑政府越轨 美国会欲彻查贝尔斯登案
    全球已披露
    次贷损失2080亿美元
    利多频传 国际油价一天“四级跳”
    重要数据亮红灯 美国经济显疲态
    淡马锡经理人称
    金融市场即将见底
    分析师预测
    美林瑞银本季仍会亏损
    日金融机构
    设立千亿日元“抄底”基金
    特里谢表示
    当前欧元区利率适当
    美经济去年第四季度仅增0.6%
    韩国养老基金停止购买美国国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重要数据亮红灯 美国经济显疲态
    2008年03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小安)
      继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房价之后,美国26日又有多项疲软数据出炉,显示美国经济仍在继续走软。不过,也有人认为,部分指标也传递出积极的信号,不排除房地产市场或是其他经济领域很快会“见底”。

      耐用品订单+新房销售

      美国商务部发布报告说,2月份美国新房销售量比前一个月下降1.8%,经季节调整按年率计算为59万套,是1995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月新房销售中间价为每套24.4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

      自2006年开始的住房市场调整是美国经济严重降温的主要原因。专家认为,由于积压待售住房数量庞大,新房销量及售价在未来几个月里还可能继续下降。

      美国商务部的报告显示,美国工厂耐用品订货2月份下降1.7%,为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其中,占耐用品总订货比例超过四分之一的运输产品订货增加0.6%,而前一个月为下降12.6%。如果去除波动性较大的运输产品订货一项,当月耐用品总订货下降2.6%,降幅大于前一个月的1.0%。

      分析人士原来预期2月份耐用品订货会有小幅反弹。专家认为,这是美国整体经济受到住房市场降温、信贷紧缩持续以及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严重影响的迹象之一。

      楼市是否已经见底?

      在一片哀声中,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乐观。他们认为,本周公布的一连串数据暗示,楼市可能已接近复苏。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虽然2月美国新屋销售下降,但过去三个月的销售数据则被上调。加上周一全美不动产协会(NAR)公布的二手房销售好于预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一段时间内楼市数据最好的一周。

      美联银行的经济分析师约克表示:楼市尚未走出困境,但已出现一线希望。该市场仍未处于较好的状态,但我们已开始看到市场不再严重滑坡的迹象,房价下跌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标准普尔/席勒全国房价指数在2008年创下纪录低位,10个美国大都会区域的1月综合房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1.4%,20个大都市区域房价综合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0.7%。

      哈佛大学房产研究联合中心的执行董事贝尔斯基称,他不认为房屋销售已触底,但确实看到了楼市开始回升的迹象。“现在就称销售已触底还为时尚早,但房屋销售下降速度似已放缓,再加上其他领域的好转,所以,说最糟糕情况还在后头的说法令人质疑。”

      贝尔斯基说,尽管仍有许多市场房屋存量较大,这将持续拖累房价,但情况已有所好转。全美不动产协会公布,截至2月底,美国未售出二手房存量下降3%,至403万户。以2月的销售速度计算,相当于9.6个月的供应量,尽管这是去年8月以来最低水准,但按历史标准衡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不过,持悲观看法的人更多。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经济师Celia Chen就表示,他觉得目前断定楼市见底还言之过早。消费者对住宅的需求还比较疲弱,就业增长目前也无起色。消费者信心非常非常低。此外,汽油价格偏高,所有这些可能带动楼市需求的基本面仍然低迷。

      此外,本月以来各种指数都显示房价下跌。Celia Chen预计,房价可能再跌一年,原本就紧张的买家可能更会裹足不前,因为市场对于投资价值可能下跌的资产本来就很谨慎。

      下半年或现曙光

      贝尔斯基指出,美国经济的整体状况也很关键。“楼市可能接近底部,但由于宏观经济状况低迷,楼市有可能进一步倒退。”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月新建成未售出的房屋存量下降2.1%,至47.1万户,以这样的销售速度计算,要用9.8个月时间才能消化这些存量。贝尔斯基称,上述比例仍非常高,由于房屋供应超过预期,供应量需大幅下降才能达到供需平衡。

      RBS Greenwich的首席分析师斯坦利则表示:这只是个开始,我们需要更多月份的强劲数据,才能真正提升信心。

      研究机构Fairway Independent Mortgage的总裁斯蒂夫称,现在已进入春季,通常这都是每年买房的高峰期,购买申请开始上升,但迄今为止,推动这一业务的一直是再融资业务。

      “经济仍处于严重放缓的中间阶段,但本周经济数据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一些希望,我预计下半年能看到一丝曙光。”他说。

      (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