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市场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D133:信息披露
  • D134:信息披露
  • D135:信息披露
  • D136:信息披露
  • D137:信息披露
  • D138:信息披露
  • D139:信息披露
  • D140:信息披露
  • D141:信息披露
  • D142:信息披露
  • D143:信息披露
  • D144:信息披露
  • D145:信息披露
  • D146:信息披露
  • D147:信息披露
  • D148:信息披露
  • D149:信息披露
  • D150:信息披露
  • D151:信息披露
  • D152:信息披露
  • D153:信息披露
  • D154:信息披露
  • D155:信息披露
  • D156:信息披露
  • D157:信息披露
  • D158:信息披露
  • D159:信息披露
  • D160:信息披露
  • D161:信息披露
  • D162:信息披露
  • D163:信息披露
  • D164:信息披露
  • D165:信息披露
  • D166:信息披露
  • D167:信息披露
  • D168:信息披露
  • D169:信息披露
  • D170:信息披露
  • D171:信息披露
  • D172: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海外
    质疑政府越轨 美国会欲彻查贝尔斯登案
    全球已披露
    次贷损失2080亿美元
    利多频传 国际油价一天“四级跳”
    重要数据亮红灯 美国经济显疲态
    淡马锡经理人称
    金融市场即将见底
    分析师预测
    美林瑞银本季仍会亏损
    日金融机构
    设立千亿日元“抄底”基金
    特里谢表示
    当前欧元区利率适当
    美经济去年第四季度仅增0.6%
    韩国养老基金停止购买美国国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质疑政府越轨 美国会欲彻查贝尔斯登案
    2008年03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周良
      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鲍克斯(左)与该委员会的资深成员格拉斯利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朱周良

      

      针对美联储协助摩根大通收购濒临破产的华尔街投行贝尔斯登一案,美国国会正在酝酿全面调查,以查明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确保纳税人的利益不会因此受到损害。

      据悉,多位重量级议员已致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国财长保尔森以及两家涉案银行的高管,要求他们协助提供本次并购交易的所有细节,并要求在下周就此举行专门听证会。

      

      下周举行听证会

      目前,美国参议院下属的银行委员会和财政委员会都已表示,正审查贝尔斯登并购案。财政委员会主席鲍克斯和委员会中的资深参议员格拉斯利都已致函贝尔斯登和摩根大通的CEO、伯南克和保尔森,要求后者提供协商此次并购案的详细情况。

      而银行委员会主席多德则要求,下月3日举行专题听证会,届时保尔森、伯南克、两家银行的高管以及SEC主席考克斯等都必须出席作证。

      “尽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很有必要,但摩根大通和贝尔斯登的交易产生了一些严肃的话题,牵涉到三大政府机构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问题。”多德在26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

      鲍克斯则表示,贝尔斯登的交易让美国民众被迫接受一种全新型态的交易,高达上百亿美元。“基于对联邦债务的管辖权,银行委员会有责任查出在本次交易中政府如何支配了纳税人上交的300亿美元。”

      鲍克斯和格拉斯利表示,他们致函要求上述人士提供所有参与交易的协商者和律师的姓名,以及一切程序、日期和尚未实施的条款。国会还希望联储交待所取得贝尔斯登资产的情况,并要求一并调阅所有要向证监会申报的文件。参议院给出的最迟回复日期是3月28日。

      

      质疑保尔森角色

      格拉斯利26日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他希望向保尔森提出质询,询问后者是否参与推动了美联储对贝尔斯登提供290亿美元融资的交易,抑或这是美联储的“独立决策”。

      “我们想知道保尔森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这一交易。”格拉斯利说,“对我来说,确认这样的决定不是一项强加给美联储的政治决策至关重要。”

      观察人士指出,格拉斯利以及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提出的类似质疑,可能引发国会针对贝尔斯登融资案的一系列调查和抵制,已经有议员将美联储的这一决定称作是“救赎(bailout)”,即政府直接救助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类似举动被认为可能更加鼓励不负责任的投机行为,最终损害纳税人的利益。

      不过,格拉斯利也表示,他并不认为国会是在试图阻止美联储对贝尔斯登的融资交易,只是因为这是纳税人的钱,所以代表纳税人利益的议员们有权搞清楚这一交易的细节。

      “我们需要知道纳税人可能得到的好处和面临的风险。”格拉斯利说,“我们还必须搞清楚这一事件是否会成为一个先例。”

      咨询机构国际策略投资集团的董事总经理拉佩里雷表示,这是国会在施压,提醒美联储不要利用纳税人的钱来替华尔街解困。他说:如果国会对此次贝尔斯登的交易有明显负面的反应,美联储未来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就会多些顾虑。

      为了给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提供便利,美联储本月为贝尔斯登已严重缩水的高风险房贷抵押证券资产提供了290亿美元的融资,摩根大通则愿意承担10亿美元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