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市场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D133:信息披露
  • D134:信息披露
  • D135:信息披露
  • D136:信息披露
  • D137:信息披露
  • D138:信息披露
  • D139:信息披露
  • D140:信息披露
  • D141:信息披露
  • D142:信息披露
  • D143:信息披露
  • D144:信息披露
  • D145:信息披露
  • D146:信息披露
  • D147:信息披露
  • D148:信息披露
  • D149:信息披露
  • D150:信息披露
  • D151:信息披露
  • D152:信息披露
  • D153:信息披露
  • D154:信息披露
  • D155:信息披露
  • D156:信息披露
  • D157:信息披露
  • D158:信息披露
  • D159:信息披露
  • D160:信息披露
  • D161:信息披露
  • D162:信息披露
  • D163:信息披露
  • D164:信息披露
  • D165:信息披露
  • D166:信息披露
  • D167:信息披露
  • D168:信息披露
  • D169:信息披露
  • D170:信息披露
  • D171:信息披露
  • D172:信息披露
  •  
      2008 年 3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股市逆转或需静候通胀压力减轻时
    中信证券“逃劫”的启示
    加大农业扶持力度才能防止国际“暗算”
    股市涨跌绝不单是
    股民之喜与忧
    国际热钱在中国:不在同一级别上的博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市逆转或需静候通胀压力减轻时
    2008年03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薇 
      通胀压力在今年下半年可能有一个突然下降的过程,当“排在第一位的物价问题”得到解决,股市作为整个调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就可能被松开缰绳。无论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从资本市场运行规律来看,都可能意味着股市的转机。

      ⊙杨薇 

      

      从去年10月16日到今年3月77日,上证综指从6124.04点一口气跌到了3411.49点,跌幅达到了44.29%,去年年底入市的投资者,普遍亏损比较严重。

      周洛华先生曾写了五篇评论,论证通胀无牛市,笔者深以为然。从去年年底至今,全球股市都步入了调整阶段,而同时,全球各国都在饱受通胀压力之苦。在金砖四国中,2007年,巴西通货膨胀率达到4.46%,比2006年上升1.32个百分点;俄罗斯通货膨胀率达到11.9%,超过政府8%的控制目标;从2007年开始,印度的通货膨胀率一个月比一个月高,到今年3月初达到5.92%,令印度政府忧心忡忡。相对应的是,这些国家的股市都处于调整阶段。中国的情况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相比较而言,中国股市调整幅度仍属于最大的,而牛市持续时间则是最短的。比如,在金砖四国中,巴西股市是在保持了16年的牛市后开始步入调整阶段的。这一点难免令投资者感到遗憾。

      如果通胀无牛市的原理得以确立,那么,通胀缓解是否就意味着股市的逆转?至少,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8年,要将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8%左右。为什么是4.8%?2007年全年,我国CPI比上年上涨4.8%,依照4.8%定今年的CPI控制目标,至少说明,政府确信今年的情况比去年要好。诚如温总理所强调的:确实在众多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物价问题。我们提出了今年CPI确定为4.8%左右的预测目标。主要出于两点:第一,它表明政府的决心,要把控制物价和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第二,它稳定老百姓对物价的预期。在物价上涨较快时,物价的预期比物价上涨本身更可怕。

      既然“排在第一位的是物价问题”,那么,防通胀无疑是重中之重的大问题。

      一般而言,股市的上涨尤其持续上涨所带来的赚钱效应,会刺激消费。2007年,消费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初步估计,在11.4%的GDP增长中,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4.4、4.3、2.7个百分点。如果对照一下中国2005年到2007年这波壮观的牛市行情,就不难理解消费何以突然超过投资,成为GDP的主要推动力了。因为我国消费的外部环境并没有发生变化。比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预防性储蓄偏好转变为消费偏好的现象,在我国根本就不存在。事实也是如此,股市的每轮赚钱效应产生以后,就会有一些人将钱投入到楼市,推动房价的上涨,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早在去年9月份,就有官员对股市与房价及整个物价的联动性表示出担忧,这或许正是当时为股市降温,调控股市的原因之一。那么,一旦通胀压力减轻,无论是从资本市场运行规律角度,还是从调控的角度来看,股市摆脱困境,重新走牛都变得顺理成章。在这种情况下,股市的逆转实际上与通胀压力的逆转之间发生了重叠,这使得通胀压力减轻后的股市变得更值得期待。

      我国今年CPI的回落会发生在什么时候?我们不妨从几个因素入手探讨这一问题。

      从时间上来看。我国CPI是从去年7月份超过4.8%的,当月的CPI达到了5.60%,那么,到今年7月份,CPI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增幅就会有一个突然下降的过程,这会增加决策者实现控制目标的信心,感觉到调控目标实现的可期。

      去年CPI上涨过快主要是由于粮食价格上涨推动的(包括猪肉价格的上涨,从源头上来看,亦跟饲料用粮价格的上涨有着直接关系),这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一方面与我国当年粮食出口的大幅增加有关。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至10月份,我国出口小麦1,846,877吨,同比提高206.5%。而同期进口小麦78,739吨,同比降低85.5%。小麦出口数量是进口数量的23.46倍。

      因此,从去年12月20日起,我国取消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并对粮食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同时,中央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相关政策不断出台。3月26日,国务院又决定立即采取增加农资综合直补、增加良种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从“立即采取”这样的用语,可以感觉到决策层的紧迫感。这种政策本身就在提高人们对粮食供应将增加的预期,对减轻人们对粮价上涨的预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从国际情况来看,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正在逐步从高位回落,美国政府对弱势美元政策随时可能作出调整,投机者开始正视继续炒作大宗商品的风险。这使得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减弱变得可以期待。

      次债危机虽然对我国的出口有一定影响,但从缓解通胀压力的角度来看,这种影响并非完全负面。因为出口的减少实际上意味着国内供应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供求之间存在的缺口,有利于舒缓国内通胀压力。同时,顺差的减少意味着流动性的减少,这同样有利于通胀压力的缓解。因为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连续的高速外贸增长所带来的不断上升的外贸顺差,为了收回美元,国家只有不断投放人民币,从而造成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通胀压力在今年下半年可能有一个突然下降的过程,当“排在第一位的物价问题”得到解决,股市作为整个调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就可能被松开缰绳。无论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从资本市场运行规律来看,都可能意味着股市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