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专版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券商直投:
    激活未来的A股市场
    印花税调整需要综合权衡
    股市大跌时应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自家股票
    估值中枢下移中隐藏的投资机会
    “升值”并非人民币的唯一选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升值”并非人民币的唯一选择
    2008年04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窦含章
      人民币升值与否不仅将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出口形势、央行巨额外汇储备价值和国内流动性状况,最终也将影响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全民财富的再分配。“升值”并非人民币的唯一选择,对中国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应该是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采取类似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选择,在现有人民币汇率基础上,盯住美元,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长期稳定。

      ⊙窦含章

      

      人民币升值对于多数中国百姓来说,是一个似懂非懂的问题。在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下,许多中国人知道人民币要升值,但对为什么要升值,要升值多少,却不甚了知。事实上,人民币升值问题已经成为一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大博弈,而不管结果如何,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的老百姓,因为不管富贵、贫穷,我们手里拿的都是人民币。

      截至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周之内从7.0518直线升值到7.0137。按此趋势,人民币极有可能在近期突破7.0关口,步入6字头时代。显然,人民币已经出现加速上涨的势头。

      那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说法,人民币升值可以提高人民币购买力,降低进口能源成本,缓解国内通胀压力。但事实上,尽管人民币不断升值,可中国的通胀压力不但没有缓解,反而与日俱增。自2007年以来,我国的CPI指数逐月走高,今年2月,CPI增幅更是高达8.7%,创下了11年来的单月最高升幅。显然,人民币升值能够缓解国内通胀压力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危害却显而易见:

      首先,中国央行手中持有超过1.5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人民币每升值1%,央行汇兑损失就高达1000亿人民币以上。其次,中国出口企业将因人民币升值而逐渐失去竞争力,导致出口下降,大量工厂关门、工人失业。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升值的稳定预期还吸引了大量热钱涌入中国,直接造成中国外汇储备不正常地高速增长,央行被迫发行大量高能货币,导致中国国内出现流动性过剩,直接触发了通胀抬头的严峻局面。    

      西方卖力压迫人民币升值,说到底,就是一个利字。一方面,如果人民币升值,就可以促进西方对中国的出口,同时抑制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为泛滥的美元提供一个理想的“泄洪区”和安全的“增值区”:只要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变,华尔街的大佬们就可以无风险地将美元投向中国资本市场,购买人民币资产,坐等人民币升值,等到人民币升值达到一定程度后,华尔街大佬们就可以从中国轻易掠走数不清的财富。

      因此从本质上讲,“人民币升值”不过是西方为了自身利益,建构出来的一个概念。西方希望通过舆论的炒作和政治人物的煽风点火来影响人们的观念,让人们觉得“人民币升值”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而形成稳定、强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在获利的同时,抑制中国的发展壮大。在这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教训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人民币升值对西方而言是利益问题,对中国来说则是生死存亡问题。人民币升值与否不仅将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出口形势、央行巨额外汇储备价值和国内流动性状况,最终也将影响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全民财富的再分配。正因如此,中国政府在汇率改革问题上一直采取谨慎态度。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上走的是一条渐进式升值之路,这对保证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升值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升值、升值多少,都会成为影响实体经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近来,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给人民币开出了药方。有的主张快速升值、一步到位;有的主张人民币要对一篮子货币升值而不是仅仅盯住美元。其实,这两种观点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主张人民币快速升值。因为,美元相对于欧元、英镑等世界上其它主要货币都是贬值的,人民币如果对这一篮子货币升值,就相当于对美元大幅、迅速升值。这些人认为,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可以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缓解国内通胀压力。可在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就不成立。如果人民币采取一步到位式的快速升值,那么该升值多少呢?是6:1还是5:1?依据是什么?人民币快速升值后,中国的出口怎么办?央行手中的巨额外汇储备怎么办?国内巨大的通胀压力又该怎么办?

      现在,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美国需求减弱、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广东已经出现大批工厂关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快速升值只能是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落井下石。而央行手中的1.5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也会因人民币升值产生巨额损失。这些钱都是中国用资源和劳动者的血汗换来的,怎么能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无声无息地融化呢?另外,2007年以来,中国CPI指数的大幅走高与人民币升值是同步发生的。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人民币升值的稳定预期引发了外资涌入,进而导致中国流动性过剩、通胀抬头。在这种时候,人民币快速升值是非常危险的。

      要避免人民币继续升值可能产生的严重局面,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办法,我们只能从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对中国来说,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无疑是通胀抬头。而引发通胀抬头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热钱”涌入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如果不能从源头上消解“热钱”涌入的动能,我们采取再多的紧缩性货币政策,都只能是“海绵吸洪水”,永远也吸不干。

      我们必须意识到,“升值”并非人民币的唯一选择,对中国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应该是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采取类似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选择,在现有人民币汇率基础上,盯住美元,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长期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央行的巨额外汇储备不再贬值;只有这样,才能减弱热钱涌入的冲动;只有这样,才能赶跑部分已经涌入的“热钱”。这样的政策虽然可能引来国际压力,但没有博弈,我们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我们不能重蹈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覆辙,让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阻断在自己的货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