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黑色星期一之后,沪深两市“意犹未尽”,周二延续暴跌,上证综指下挫143点,创出本轮下跌新低3308点,大有开启新一轮跌势的架势。对于市场人士来说,暴跌并不稀罕,稀罕的是如此长时间的暴跌,自进入1月中旬以来,跌跌复跌跌的趋势主导了市场。由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下跌方式都和“998”下跌以及“5·30”暴跌有不同之处,这轮暴跌跌势之汹涌,持续时间之长都超过以往。这需要我们用深层次的思维来分析。
表象:政策救市预期落空
从表象上分析,由于调低印花税的预期一再落空,市场信心从期待到徘徊到失望,成为暴跌的导火索。而在政策救市的一片呼吁中,更多的是“防止市场大涨大跌”、“政策调控要有延续性”此类的评论。实质性可见的利好仅仅是不停地发行新基金,虽然从审批新基金的速度和数量来看,监管层显露出通过新资金注入拯救市场的意图,但这样的美好意图,显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新基金发行捧场者寥寥,对市场的资金注入,相比十万亿的市值蒸发更是不值一哂。
本质:担忧经济增速放缓
从本质上来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如此长时间的暴跌,信心的彻底崩溃只可能来自非印花税原因。这种信心崩溃更多的是对于宏观经济的担忧。中国经济是否已经结束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周期,这是大资金真正减持股票的原因。温总理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这是否可以解读为经济的阶段性拐点?这些都是机构资金所考虑的问题。由于原油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大幅涨价、农产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有发展为结构型通胀趋势。此次通货膨胀的成因并非需求的旺盛,而更多是输入型的,这导致了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效果极为有限。而贷款规模的控制,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障碍。这些企业作为经济的细胞,一旦失去增长动力源泉,经济的增长就是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在经过了这么多年风平浪静的10%GDP增长之后,是时候考虑经济周期问题。前段时日,已经有研究机构提出目前中国处于下降周期边缘的观点。印花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济放缓预期,企业盈利增速放缓预期,这些才是大面积股票跌停的真正原因。而要修正这种预期,并不是仅仅出台几个救市政策可以改变的,需要经济的真实运行数据支持。在证券市场,交易的是对未来的预期,如果CPI的数据显示通胀已经得到控制,紧缩货币政策的紧箍咒得到缓解,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良好增速,那么,市场的下跌运行趋势就会得以改变。
后市:耐心等待趋势改变
决定商品价格的是价值和供求,同样,决定股价的因素是价值和资金供求。目前的市场暴跌原因可谓错综复杂,除了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大小非”的冲击是改变资金供求的巨大冲力。这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2006年和2007年享受牛市的因果回报,所谓对价,是平等条件的交换。也许就该像《嘻唰唰》里唱的一样,“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大小非”的减持,本身无可厚非,是“大小非”的理性选择,但之所以成为市场无法承受之重,是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也好,是弱势市场难以消化也好,这已经成为事实。
回顾市场的发展历程,暴跌并不可怕,牛市中的暴跌有快速的修复能力。但目前来看,还没有看到市场的自我修复能力。在循环下跌中,不断消耗的是市场的最后一点信心。在经历蓝筹股大面积下挫之后,其他品种的下跌有蔓延趋势,熊市论调和市场的暴跌一样快速蔓延,这个市场何时触底?3000点还是2000点?一切都是未知数,还是需要耐心地等待利好经济数据和救市政策。如果说救市政策能够缓解近渴,那么,对于经济预期的扭转才能真正改变市场目前的下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