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路演回放
  • 3:焦点
  • 4: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环球财讯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金融机构
  • A4:金融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副刊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房地产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封面
    一批蓝筹股的安全边际已接近国际水平
    “不救市论”的大忽悠
    等待机构进场筑底
    扭转颓势不能单纯指望救市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救市论”的大忽悠
    2008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泡沫膨胀区域最大的忽悠是“利空非空”,结果却让投资者在风险中慢慢麻醉。而底部价值区域最大的忽悠却是“不救市论”,让投资者信心在崩溃后彻底绝望。

      “不救市论”最初源自海外,但当美联储旗帜鲜明地祭起拯救大旗之后,应该说绝对的“不救市论”已经淡出。目前仍擎起“不救市论”者其实偷偷混淆了概念,将“政府救市”和“政策救市”混为一谈。虽然政策是政府出的,但“政府救市”是指政府直接出资介入股市托市,最典型案例就是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的“港股保卫战”,此招不至万不得已确实应该慎用。若“政策救市”指的就是“政府救市”,“不救市论”尚有一定道理。但所谓“政策救市”是指运用诸如税收、资金供应等措施拯救信心稳定市场,就好比美联储此次在次级债危机之后的频繁救市举措,既然政策调控在海外成熟市场也并不鲜见,那么“不救市论”站不住脚。

      其次,“政策救市”并不等于与“政策市”划上了等号,“政策市”是政策频繁干预股市,人造牛熊趋势,但“政策救市”则是指在泡沫膨胀时平抑风险,在股灾发生时稳定市场。2001年起始的熊市跌了整整四年跌幅仅在55%,而本轮调整六个月跌幅已至45%,至少算得上是小型股灾。中国平安、中国石油等蓝筹股跌幅甚至还不逊于美股贝尔斯登。每一个投资者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或者至少两个人,当市场非理性繁荣或非理性崩溃时,需要政策适度出招。

      而美国证监会近日稽查贝尔斯登恶意做空案也给沽空者上了一课,2007年初贝尔斯登还是低市盈率绩优股价格150美元左右,次级债危机后暴跌至60美元一线,近期传出破产一说股价曾暴跌至2美元,由于贝尔斯登业绩从盈利至亏损,按估值似乎股价下跌都很合乎逻辑,但美国证监会似乎并不认可股价腰斩之后的贝尔斯登蹊跷再暴跌,剑指幕后恶意沽空者。这无疑也值得为追求预言成真而刻意唱空“万股枯”者为戒。

      上周五市场曾盛传“政策救市”利好,结果利好并未兑现,导致“沽空论”再度盛行。其实政策出台的时点皆属国家级机密,市场盛传时成真概率反而低,从历史上每次政策出台时点分析,从当日股指走势中是无法判断,最初股指333点“政策救市”前夜股市是下跌的,而“5·30”前夜股指却是涨的。

      因此,即便政策利好的出台概率已极高,投资者也切忌凭借传闻买卖,目前应该做的就是不去理会沽空者的“崩盘论”和“不救市论”,耐心买入业绩增长和股本扩张能良性互动的双高成长股,关注深跌“破发”蓝筹股,唯一需要谨防的是被“大小非”抛弃的股票,因为境内股市未来也会有仙股,这对投资者而言才是最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