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路演回放
  • 3:焦点
  • 4: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环球财讯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金融机构
  • A4:金融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副刊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房地产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货币债券
    上市银行债券投资亦喜亦忧
    “保尔森效应”减弱
    人民币连跌三日
    公开市场昨回笼900亿元
    信贷资产证券化最大规模
    试点项目成功发行
    债券保险:一个陌生的重要角色
    未来仍不可知
    西安基投、昆明城投发企债
    通胀压力上升 日元强势犹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未来仍不可知
    2008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东东 
      ⊙东东 

      

      从目前的情况看,通胀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外来的。虽然从国内的工业品来看,仍然压倒性的供过于求,但基本金属和石油的上涨将在未来以成本方式推动这些工业品逐步上扬。而农产品由于已经成为工业品的基本原料,所以价格的上涨势在必然。所有的这些基本要素的价格上升都是外来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这些成本的上升是很难控制的。

      在宏观调控工具的选择方面,利率和汇率是两个可以选择的工具。从当下的汇率政策来看,政府似乎没有大幅快速升息的意愿,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外资的流出;加之美元有走强的可能,如果发生大规模的外资流动,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会非常不利。而对利率工具的选择,又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外部来看,美元降息预期没有消除。国内微观经济则受到经济调控的影响,已经比较艰难,再大幅加息,很可能会对微观经济再造成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从眼下的情况看,笔者以为,管理层没有动力和勇气在汇率和利率上进行大的动作。而外部因素引发的通胀很难从根源上消除,这一波的通胀会不会像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那两次大规模通胀一样,最终导致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被动的大幅波动,仍然是我们需要自问的问题。

      在目前的收益率水平上,我们最好自问一下,中长债的收益率合理吗?能够覆盖CPI的上升吗?从目前来看,至少从微观上,我们还看不到通胀减退的迹象,而调控的有效性也值得投资者进一步观察。所以,在局势明朗之前,对于纯利率产品,控制风险还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