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外资法人银行总部聚集之地。据银监会统计资料,截至2007年底,银监会共批准22家外资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选择上海作为本地法人银行总部的外资行共计17家。在外资法人银行开业一周年之际,上海证券报专访了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局长阎庆民,试图从监管的视角来追寻、评价外资行由“分行主导”向“法人主导”平稳过渡的进展、问题。
营销:理念本土化
阎庆民表示,从去年4月开始,外资法人银行的营运便开始逐步推进,而外资法人银行真正大量开展业务始于去年第二季度末。“一旦成为子银行,从监管层面、集团总部层面对这些子银行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也需要它们报计划、审核批准、执行等。这些工作都需要一步步进行。”阎庆民说。
阎庆民说,在完成本地法人注册前,外资银行的客户构成一般以大客户、外商投资企业公司客户为主。但是本地法人注册后,外资银行也积极拓展了中小企业业务、本地居民零售业务财富管理等服务内容,从利润来源上也不再单一。
为了扩大收入来源,不少外资银行人士发出了希望可以代销基金产品的“呼声”。对此,阎庆民表示,对于外资行代销基金等业务,目前还没有开始考虑。但是,成为本地法人银行之后,外资行的业务范围确实有所扩大。目前,外资法人银行自身也在进行大量思考,开始尝试做一些表外业务,包括理财、跨境的财富管理等,而不再是以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来获取盈利。“外资行在内地的营销理念也已经很本土化了。”阎庆民说。
竞争:主要体现在服务质量的改善
外资法人银行在过去一年纷纷开拓扩张。其中一些外资行都在西部地区设立了较多网点。为什么要去西部?阎庆民说,外资行在开设网点的时候更多是考虑跟着项目走。如果母国的老客户在中国内地哪个城市开设分支机构、发展业务,外资行也会去哪里开设分行、提供服务。一来为了开设分行,拓展零售、批发业务,二来也是出于服务老客户的需要。对于外资行选择在哪里开设网点,阎庆民说主要由银行自身来调节,银监会给予适当引导。
外资法人银行在内地市场大量开展人民币业务,必然引发与中资银行的业务竞争问题。对此,阎庆民认为,现在外资法人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银行服务质量的改善。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外资银行的服务遭到投诉的事情也会发生。与此同时,中资银行也在逐步改善服务质量、进行改革。比如,排队问题。银行可以主动咨询至网点的客户究竟需要办理哪类业务,然后分柜台进行服务。
信贷:调控标准与中资行一样
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会调控到外资法人银行?阎庆民说,作为在本地营业的外资银行,包括外资法人银行自然也被纳入统筹调控的范围。就总体信贷额度而言,外资法人银行今年信贷的规模需与上一年信贷规模持平,基本上按照去年的信贷规模来放贷。在具体操作上,对外资法人银行的信贷调控实施的标准与中资银行一样。
阎庆民更透露说,以往控制信贷主要参考人民币信贷规模,现在把外币信贷的规模也纳入总额调控的考虑。此外,对于外资法人银行在各地的分行,也有相应的详细规定。
阎庆民说,银监会已经批准上述东亚、花旗等5家外资法人银行在内地从事借记卡业务的申请。但是从技术层面来讲,他们应当向央行申请进行借记卡业务系统安全性测试和技术标准的审核,满足在中国境内建立符合相关业务技术标准的计算机系统的要求。据了解,有一家外资法人银行已向央行申请系统测试。阎庆民强调,把发银行卡的数据库中心建设在内地,这是一个重要条件,也主要是从金融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的。
阎庆民表示,现在关键是要解决用卡、金融信息安全的问题,也是为了以后监管、客户使用的方便。外资银行也需要加强在支付清算、支付结算方面的准备工作。
外资银行在内地A股市场上市问题。阎庆民表示,从银监会的角度而言,这是内地市场的大幅放开,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申请条件、程序等具体操作的问题上,还需要证监会来安排、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