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以来,受“大小非”解禁、基金赎回压力增大、基金分红期限临近等因素影响,作为机构重仓的大盘蓝筹股在下行的股市中首当其冲处在了跌幅前列。而以大盘蓝筹股作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也未能幸免,单位净值出现大幅缩水。
武汉的刘先生最近查到,自己于去年11月购买的某银行“蓝筹计划1号”理财产品的净值已经降到了0.8495元,也就是说自己投入的5万元本金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已经亏损了7000余元。照此计算,平均每月的亏损额接近2000元。“这是我第一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当初本来是打算购买另一款产品的,但理财经理极力向我推荐‘蓝筹1号’,并信誓旦旦地说保本是没问题的,后来签合同的时候也没细看里面关于该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条款。结果现在就亏得一塌糊涂”,刘先生在赎回产品后告诉记者。与刘先生情况如出一辙,供职于郑州一家网络公司的孙小姐于今年1月购买了“蓝筹计划2号”,“当初也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自己投资才买了‘蓝筹2号’,现在5万元的本金大概亏了5000多吧,不过我也不准备赎回,希望股市能涨点多少弥补点损失吧。”孙小姐向记者表示。
在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同时,银行方面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减小股市震荡所造成的损失呢?记者随后以普通投资者身份致电该银行客服,得到的答复是该产品投资团队已经对产品的投资范围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信贷资产投资等金融产品,在不改变原有产品风险级别的基础上增加了低风险投资品种。同时在3月28日还特别增加了一次赎回机会,并免除该次赎回费。而按照合同规定,两款产品最早的赎回开放日分别为今年的6月6日、7月11日。而当问及投资范围改变后风险控制能力能有多大程度的提高以及如果蓝筹股继续下跌是否还会有相应措施出台时,客服人员以该问题属于投资团队内部决策而未予回答。同时该工作人员多次建议记者不必急于赎回,因为“现在股市在逐渐回暖而现在赎回肯定是亏损,毕竟这个产品要到两年后才会到期”。
招行零售银行部财富管理室经理曹葵告诉记者,银行产品一般会涉及四方的关系:投资者-银行-信托公司-券商。银行由于受相关政策限制不能直接参与证券交易,而只能以信托计划的形式募集资金交由某信托公司具体操作,而券商作为投资顾问在二级市场上做出投资建议,并最终由信托公司进行决策。所以,该产品其实是由多个机构共同运作参与的,也由此造成投资决策的改变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曹葵建议投资者在购买产品前就应该明确理财产品的主要属性:是非保本型还是保本型,收益属于浮动型还是固定型,以及理财资金的主要运作方式,风险级别等。在了解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符合自身条件的投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