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时代给了光伏产业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经过几年爆发式增长后,光伏企业日益受到原料紧张和高成本的挤压,产业前景蒙上迷雾。海外一份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光伏产业的泡沫将在未来两年内破裂。长城证券则研究发现,目前光伏行业正选择两路突围。
市场调研公司LuxResearch在最近一篇题为“2008年Q1全球太阳能发展趋势及孕育危机”的报告中指出,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未来两年内可能出现转折,长期积累的泡沫将会破裂。
报告称,2009年时全球光伏业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价格将持续下降,其中某些公司可能因无法承受而退出,尤其对那些未投资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来说,形势可能更为严峻。
报告称,由于2009年时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安装市场为8.96GW,而供应可达9.57GW,因此目前全球光伏电池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届时将结束。报告认为,供过于求局面可能持续至2012年。到2012年时,全球太阳能光伏的市场的需求为20.3GW,相应的供应量达21.2GW。
对此,一些光伏业内人士同样感到担心。“硅料瓶颈的确是光伏产业的绊脚石,但硅料紧张的背后同时也说明光伏行业供需两旺。可以想象,一旦硅料卖不动了,反过来也说明光伏产业将遭遇真正的危机。”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飞对本报记者说。
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魏启东则向本报记者表示,硅材料价格过高主要是炒作造成的,是短期现象,种种材料显示,到2010年硅料价格将恢复到正常,从目前过百元的价格下降到正常的30-40美元。
不过,在UL亚太区工业产品部副总裁钟正看来,产能过剩对光伏产业的发展也有好处。“如果做这行的企业多了,竞争就会更激烈。而为了赢得竞争,光伏企业就必须努力革新技术,降低成本,这反过来也有利于光伏产业的进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证券近期的一项研究与上述海外报告的观点不谋而合。
长城证券分析师指出,因受上游多晶硅不足和下游产能扩充的影响,光伏产业的下游电池及组件行业已面临洗牌。现阶段,这一行业将朝两个方向突围:一方面,多晶硅产能大增,并将于2008年底和2009年初集中释放,多晶硅价格的下降将带动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并刺激需求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以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替代产品迅速发展,在短时期内依靠成本优势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据他透露,以Hemlock为代表的传统国际七大厂近来纷纷扩产,加上其他新增产能,预计2008年至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量可达5.1万吨、8.0万吨、12.5万吨;其中太阳能级多晶硅约2.7万吨、5.4万吨、9.7万吨。预计2008至2010年太阳能级多晶硅需求约4.2万吨、6.0万吨、8.3万吨。他预测,2009年初多晶硅价格将开始下降,而2010年底多晶硅将出现供大于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