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时事国内
  • 4:观点评论
  • 5:市场
  • 6:信息披露
  • 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8:上证研究院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专版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私募
  • C12:基金周刊112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4 月 7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1版:基金·私募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1版:基金·私募
    阳光私募:三月净值“苦”声一片
    深国投推出首支
    结构式私募股权投资信托计划
    超短期评级 有必要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阳光私募:三月净值“苦”声一片
    2008年04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本报记者 周宏

      

      当公募基金在3月中遭遇凄风苦雨的时候,阳光私募也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含辛茹苦”。

      根据本报基金周刊最新的统计,截至3月末的公告净值,纳入本次统计的62只阳光私募信托产品中,有58只出现月度净值下跌,月度亏损面高达九成以上。有4只阳光私募产品的月度净值缩水幅度超过20%。

      毫无疑问,仅就市场环境而言,3月份可能是阳光私募诞生以来历史上最为险恶的一个月了。

      

      惊现“6字头”净值

      根据3月份的行情统计分析,当月A股市场遭遇了非常惨痛的下跌过程。全部A股中,有296只股票月度跌幅超过20%,有32只月度跌幅超过30%,最大者跌幅超过37%(复权计算)。沪深300指数的平均下跌达到了18%以上,而且市场中下跌最为惨烈的股票集中在天坛生物、中牧股份、鑫富药业、獐子岛等前期热门股上。

      上述情况显然给机构的运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投资集中度更高的阳光私募产品更始如此,稍不小心就会导致净值的大幅损失。

      根据基金周刊对业内较大的62只阳光私募信托产品的统计,截止最近1次净值统计,上述产品中,最近一个月跌幅达到20%以上的有4只,月度净值跌幅在10%~19.9%之间的有22只,另有4只月度亏损在9%~10%之间。考虑到部分私募信托产品的净值报告期在每月上旬,上述的数据可能尚未完全反映私募信托产品在3月份所遭受的损失。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私募产品在今年以来的投资运营中就出现非常巨大的跌幅,其中部分基金产品净值甚至跌到了70元以下(面值100元,下同),短短几个月的运作就导致了30%以上的净值损失。

      根据目前发布的最新公告,净值跌破70元的阳光私募信托产品包括,深国投*银信宝(截至4月1日,信托产品净值66.21元),深国投*鑫鹏1期(截至3月20日,信托产品净值67.55元),深国投*开宝一期(截至3月15日,信托产品净值68.68元)。其中部分信托产品的成立期限只有短短的3个月。

      

      收益差异再度拉大

      当然,在一片凄风苦雨之中,仍然有部分信托产品在最近一个月中实现了正收益,这也让人感到惊叹。

      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前工银瑞信基金投资总监江晖担任投资顾问的星石1期、星石2期和星石3期产品。在2月21日~3月20日期间,上述信托产品分别实现了0.96%至1.12%的正收益,同期上证指数的跌幅为17%。

      另外,包括民森系列信托产品、朱雀系列信托产品等当月的收益率跌幅也小于5%,属于明显跑赢市场的行列。

      以相对长期一点的6个月收益来考虑,经历了3月的大幅度下跌后,中长跑收益比较靠前的信托产品有,星石3期、星石1期、星石2期、平安财富·淡水泉成长一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平安*lighthorse稳健增长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民森B号、民森A号等信托产品在3月下旬依然有明显的正收益。

      而同时,包括大名鼎鼎的晓扬中国机会一、二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睿信2期、睿信3期、平安价值投资一期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东方港湾马拉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最近6个月的收益跌幅较大。

      

      仓位配置成为主要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各类信托产品的收益差距迅速拉大呢?汇总各方面信息之后,仓位配置很可能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一个最直接的理由是,通观3月份的股票市场,普跌、暴跌甚至部分品种的非理性下跌主宰了整个市场的表现。要在这个市场里获得正收益的途径只有两种,一是持有且只持有少数期间尚有涨幅的股票。这样的概率大概是1/10到1/15(当月上涨幅度超过2%股票不足110家)。

      另一个途径则是提前全身而退,以新股申购等无风险套利资产为主要投资方向。后者显然比前者更容易一些。

      而类似选择确实有其人,以王贵文管理的隆圣信托1号~4号信托产品来看,该产品的股票仓位截至2月份初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1.5%~4.12%左右,属于典型空仓。另外,部分2月份以后发行的信托产品也是正收益主力军,也是证明。

      

      弱市尤需“放眼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信托产品较大的收益差距,并不意味着各个投资顾问的投资能力一定存在如此大的差距。

      目前看,投资收益的差距至少是两个方面因素的反映,一方面是中短期投资决策的对与错、投资能力的高与低。另一方面则是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的不同,导致的单位信托产品净值波动的差异。而从现在的情况看,6个月绝对收益水平的差距似乎更多地体现在投资风格差异上。

      而对于投资人来说,区分两者能力差异最好的方法是更长期的观测,毕竟对于一个以信任为基础的投资产品来说,短短几个月的单边下跌市道并不是最有效的判断环境。而从长远看,频繁的波段操作、乃至资产配置比例的调整也不是一个长期有效的投资策略。

      另一个值得放眼量的地方则是股市的长期趋势,从3月中旬以来,股市进入了加速下跌,并由此带动了市场情绪的急速宕底。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和投资者反而开始看到市场存在的机会。正如谚语所说,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也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

      或许,风物长宜放眼量才是更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