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跌跌不休”的市场,投资者深感迷惘、投资信心严重受挫,“是走还是留”成为许多投资者艰难的抉择。为此,我们邀请了股金在线的特约分析师和专业基金分析师,从市场风险、仓位控制和基金理财三个角度为大家破解投资难题。
⊙吴青芸
自1月底4800点的所谓“市场底”被跌穿,2月底4300点的所谓“政策底”失守,以中国太保为首的大盘股连连破发,上证综指一路退到3500点附近,“牛熊之争”、“救市之辩”不绝于耳。
很多人把大盘的连续下跌归咎于宏观经济走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这根本无法解释,为什么处于次贷危机中心的美国股市2008年以来调整幅度还不到10%,而上证综指在一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上市公司利润的显著增长后,却经历了3000点的大喜大悲,又回到了去年此时的位置。
结合多方面因素分析,市场受到重创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市场估值基准发生了三大变化:
第一、加息降低估值预期。除了在全球经济放缓和国内多次加息影响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可能下降的因素外,央行的多次加息对于市场总体的估值水平有直接影响。以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来看,从2007年3月18日的6.39%上调到2007年12月21日的7.47%,对应的PE就应当从15.6倍降低到13.38倍(姑且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意味着A股平均估值下调14%。
第二、“小非”的套现行为加大A股市场的价格波动。虽说大小非年内第一个解禁高潮已经过去,但这未必是件好事。因为虽然增量减少了,但存量非但没有被消化掉,反而越积越多。而且市场越是对“小非”套现人人喊打,“小非”越是要加快套现的速度,并直接拖累了市场的估值。
第三、“大非”(原限售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的跨市场套利行为将加速A股市场与其它市场的估值接轨。对一些不希望丧失或者削弱对上市公司控股权的大股东而言,当A股、H股和B股之间存在明显价差的时候,大股东就有跨市套利的动机,从而加速A股市场与其它市场的价格接轨。
以上三个因素中,大小非解禁对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造成剧烈冲击,是A股市场原本相对独立的估值水平快速地向国际估值靠拢的重要诱因。在“小非”存量解禁股得到消化之前,市场可能仍会反复震荡。因此,重仓的投资者与其等待被动救市,还不如采取主动自救。结合市场分析,有两套方案可以帮助投资者尽早摊低成本,尽可能恢复账户的活力:
1、如果投资者持有的上市公司成长性良好,能够化解利率上升带来的估值压力,不妨通过盘中高卖低买的波段操作来摊低成本,等候长线价值的回归。
2、如果投资者手里的股票既没有长线价值,又没有短线刺激因素,那么与其死守着一棵树,期望通过补仓来降低成本,还不如把补仓资金转移到其它潜力品种里做一个仓位整合,资金复位的速度可能更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