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机构
  • A4:金融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环球财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钱沿周刊
    掀开外资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面纱”
    突然死亡≠保险意外事故
    要理性看待“零收益”
    招行入围《金融时报》
    “中国世界级品牌”
    阵痛难免 但我们信心十足
    第二届“金理财”
    评选活动启动
    招商银行
    推出Tom&Jerry粉丝信用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掀开外资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面纱”
    2008年04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贝贝
      外资法人银行从去年4月底获批从事全面人民币业务后,也加快了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速度。经多方调查后记者发现,外资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以联接境外股票的本币和外币产品居多,其中多以QDII产品的形式出现。受境外资本市场下挫影响,部分产品最终收益表现较差,甚至还出现负收益的现象。同时,产品结构设计复杂、存在缺陷、缺乏透明度也成为外资行理财产品备受指责的症结所在。

      ⊙本报记者 石贝贝

      产品多联接境外股票

      通过调研后记者发现,外资行发行理财产品多以联接境外股票市场的本币和外币产品为主,其中多以QDII投资的形式出现。由于在境外衍生品市场、产品设计等方面占据优势,外资行也将部分挂钩境外股票市场的产品转售给中资银行,而后中资行重新包装后进行销售。

      某外资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告诉记者,由于理财产品的可复制性非常强,外资银行不仅需要自身来发售理财产品,也会利用自身优势、将设计好的产品卖给中资行以增加盈利收入。

      而中外资银行在发售QDII产品的过程中,始终命运多舛。2006年中期银行获准发行QDII产品,投资境外市场。但由于当时监管规定银行系QDII仅能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加上内地A股市场的火爆,因此低收益的银行系QDII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大。

      2007年5月,银监会放宽规定,银行系QDII可以投资境外股票市场,但随后受到人民币升值预期、美国次贷危机大挫全球股市等因素影响,银行系QDII则纷纷“跳水”,负收益之叹息不绝于耳。

      对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的现象,荷兰银行(中国)消费金融部副总裁、高级产品投资经理吴蔚认为,首先,如果银行的产品多是挂钩境内外股票市场,当欧美、亚太等股票市场都受次贷危机而出现下挫的情况下,这些产品很难有好的、获取大幅收益的表现,此时产品出现跌幅是很正常的。第二,结构性产品与QDII产品不太相同。QDII产品直接与各种资产类别挂钩,并没有提供保本条款,而一些结构性产品则承诺到期90%-100%的保本。第三,可以将银行理财产品与其挂钩的股票、指数等进行比较,也许银行理财产品的跌幅远小于个人直接投资股票的跌幅。

      

      设计复杂缺乏透明度

      从发行理财产品数量上而言,中资银行依然占据国内金融产品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市场上有不少观点认为,中资行由于对境外市场的不熟悉、产品设计能力不强等因素,其发售的QDII产品多购自外资银行。同时,外资行产品设计结构非常复杂,缺乏透明度。

      社科院金融所此前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中,按照产品支付函数的主要特征,将理财产品的机构做了归类:包括“最差表现型”“按日计息型”“绝对最差表现型”以及在此基础上构造更为复杂的“平均绝对最差表现型”“按日计息最差表现混合型”等。

      不少投资者认为,银行的理财产品过于强调预期收益率,而对风险披露不足。此外,银行产品结构过于复杂,也缺乏透明度。

      吴蔚表示,荷银的结构型产品就一直坚持以简单明了作为主线。现阶段,国内投资者对境外金融市场的投资经验并不丰富,对风险的承受、理解也不够充分。目前确实存在部分银行将理财产品设计的过于复杂的情况,这就需要客户经理能够把产品的每个特点都清晰地向客户解释,否则很容易引起歧义、或与最终结果可能与客户预期有所差异。

      作为过渡阶段,吴蔚认为,首先应当向内地客户推出一些结构简单的理财产品,这样客户更易于理解,而银行也能够充分解释产品的各项条款。依据海外市场经验,客户在进一步接触各种产品、国际市场之后,对于风险承受、产品结构的理解等能力都会增强。

      

      与外资行内地发展同步

      外资行理财产品负收益的消息对投资者、市场的影响如此巨大,除上述原因外,这与外资法人银行在过去一年里在内地“高歌猛进”地发展势头不无关联。

      争夺高端客户、大量吸收人民币存款,是外资法人银行在完成本地法人注册后首先采取的策略。汇丰、花旗、渣打、东亚等多家外资法人银行高层均表示过,在开展全面人民币业务初期,将以服务高端客户为主。

      东亚银行(中国)副行长林志民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在吸收人民币存款方面,外资行通常会以发售理财产品来带动存款。

      通过调查记者也发现,外资行的理财产品起始委托金额较高,多在10万元人民币之上。而发售的产品中,也以联接境外资产的QDII居多。

      一位外资法人银行投资产品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出于吸引长期、稳定的高净资产的高端客户的需要。同时,境内金融产品不丰富、外资行又擅长境外市场投资等都是造成上述情形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