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机构
  • A4:金融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环球财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谈股论金
    机构论市
    券商股躁动
    春江水暖鸭先知?
    拐点在犹豫中诞生
    市场存在超跌反弹要求
    新能源:资金在深度挖掘
    结构性投资机会正在显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拐点在犹豫中诞生
    2008年04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投资者期待“政府救市”,似乎唯有政策发令枪打响,股指才会真正见底,但事实上随着外围股市的转暖,增量资金借上证ETF基金曲线入市,股市估值趋于合理,“小非”抛售高潮渐趋平缓,“市场底”已渐趋成型。

      

      次级债影响在逐步减弱

      股指5500点以来的垂直速降导火索是美国次级债危机,但境内股市的跌幅已远远超越美股跌幅,近期连华尔街财经媒体都有评论认为:“中国股市是否已成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美国的次级债危机是信用的无节制发放,加上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导致的金融体系的风险释放。追溯到2006年年底,持续上涨了五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停止了下来并开始下跌,这条资金链也终于开始断裂,最终,美国次级债危机暴发。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经济危机,就像多米洛骨牌一样开始在整个美国经济体内扩散。

      出于次级债危机的严峻形势,美联储仅在3月就有两项大举措:3月1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全球主要央行采取联合行动,向金融系统大规模注资2000亿美元以增强市场流动性;3月19日,美联储再度大幅降息75个基点,从去年9月至今其已经大幅降息整整300个基点,从当时的5.25%降至目前的2.25%。美国的频频救市短期内已经起到了稳定美国经济的效果,道琼斯指数从3月初至今震荡上行,走出了完美的w底形态,同时,随着美国经济的稳定,美元走强,油价和金价都大幅回落。对于今后美国经济的走势,现在谁都无法预测,如果美国经济逐渐稳定,那么次债危机影响中国经济不利预期的主要因素就不存在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将减缓,中国经济又将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这一轮的下跌只是更高一轮牛市的起点。如果美国经济进入低增长或者衰退,那么中国股市的此轮下跌远远超过美国股市的下跌,作为影响中国宏观经济面的主要不利因素已经在这次大跌中超负荷体现了。所以,从美国次债危机的情况和后期分析来看,作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的中国股市的此轮调整已经反映了美国次债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困难。

      俗语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说境内股市此次深幅调整的导火索源自海外,那么近期海外因素已由利淡转为利多,近期的港股走势就可谓是先知先觉。

      

      溯源会计原因 “小非”抛压趋缓

      “大小非”解禁是影响股市供需状况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已经有很多评论对“大小非”的规模进行了统计,且不说“大非”减持涉及控股权的得失,就是“小非”减持也并非成为今后的一贯行为。现在中国经济中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在现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控股权的丧失会导致中国经济的依附和威胁国家安全,所以在低估值区域,“大非”不计控股权的减持暂时概率不高。那么,现在就只有所谓六万亿的“小非” 。“小非”的问题是一个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问题,2007年资本市场向好,交易性金融资产盈利,业绩也就大增,而2008年初资本市场表现不好,交易性金融资产就大幅减值。这样就形成新会计准则下的业绩问题,“小非”在牛市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增值,其业绩也大幅提高,减持愿望较小,在调整期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缩水,业绩压力大增,迫使它更加恐慌的减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非”并没有左右市场的需求,而是市场自己影响着供需。市场向好,资金就会大量进入,无论是储蓄资金还是QFII,资金是不会缺的。

      近期上证ETF50指数基金频爆天量,预示着增量资金已经开始入市,而“小非”股东在一季度之后抛售的会计压力已减轻,而该抛售的也已抛售殆尽,随着诸多新基金的阶梯式入市,二季度的资金面将明显偏暖。

      

      筑底总是在惶恐中完成的

      “救市论”与“不救市论”分歧尖锐,但这其实都是理论探讨,何谓“政府救市”,那是指政府直接入市干预市场,“港股保卫战”属政府直接入市类型,而前期美联储注资金融市场流动性属间接入市。但现在不管是大家提到的“降低印花税”还是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其实皆属政策调节或市场常规制度建设而已,例如:普遍期待的“降低印花税”或“单向征税”属政策调节范畴,只是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活跃了市场;而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是中国股市交易制度建设问题。因此上述的政策调节措施即使在市场筑底完成后推出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若论上证股指从6124点下跌到4800点左右是挤泡沫阶段,5500点急速下探到3300点下方是美国经济的不良预期惹的祸,但经历了这次超乎历届熊市短期跌幅后的沪深股市已经透支了世界经济不良影响的预期,所谓利空出尽就是最大的利好。再者,上证ETF指数基金放巨量上涨,说明资金面已现反转迹象。因此,投资者已不必拘泥于理论探讨,针对牛市第一浪的深幅调整的拐点已经显现,年初的寒雪已经融化,让我们来迎接充满阳光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