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雪
联合证券研究所的最新统计显示,在限售股解禁数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3月份共有64 家上市公司发布了85次减持公告,累计减持3.22亿股,减持数量环比增加了三成左右。
3月份上证综指下挫达20.14%,创下了1994年7月以来的最大月跌幅。对此,市场普遍认为,随着一批又一批限售股解禁后,筹码供应的增多,“大小非”的套现行为,成为市场下跌的重要力量。而最新的数据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上述推测,3月份共有112.83亿股的限售股解禁,这一数量与2月份基本持平。但从上市公司公告披露的数据看,2月份仅有4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48次减持公告,减持股份2.42亿股;而3月份则有6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合计85次减持,累计减持股份3.22亿股,较上月增加了33%,减持力度明显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只是通过公告披露的减持情况,还有多少筹码无需披露便已经套现,我们无从可知。对此,联合证券研究所分析师戴爽指出,在3月份市场行情惨淡下跌的情形下,为了能够顺利减持,相信不少以“小非”为主的非流通股股东解禁后,都选择了“沉默”减持,这很可能导致了仅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统计到的数据,出现较大程度的偏差。但即使仅从公告数据来观察,3月份“大小非”减持的力度,并没有出现丝毫“手软”的迹象。基于这样的事实,联合证券戴爽认为,目前很多人认为“大小非”减持意愿有所下降的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从行业特征来看,化工行业在3月份被减持的公司最多,共有9家,其次是机械、有色金属行业,分别有8家、6家上市公司遭到减持。从减持股份占解禁前流通A股的比例来分析,2家遭到减持的房地产公司受到的减持冲击最大,其次是信息设备和新材料板块。
对于后市,虽然从总量上看,4月份解禁总量仅为42.62亿股,约为3月份解禁股总数的1/3左右,5月份则更少,仅有26.52亿股解禁。不过联合证券戴爽提醒投资者,由于此前解禁的非流通股减持比例依然很小,不排除在未来市场回暖上涨时这部分累积股份出现集中抛售的情况。因此,投资者仍需关注已经获得流通权的股东在未来出现连续减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