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旺季在清明后步步进逼,一丝暖意令几家欢喜几家愁。
站在各自利益方,开发商力挺高房价无可厚非,购房者期待楼市“拐点”也理所当然。只是,多空博弈白热化时,我们提了一年有余的住房保障制度,又几乎要被遗忘了。当初寄托无数美好愿景的“双核时代”,如今仍独木难撑。房价在暮春时节逐步回暖,成了难以阻挡的趋势和“规律”。纠结,究竟在哪里?
难道,真的是购房者的心理底线过高、购买力太强?
一个街头巷尾未经证实的例子是,万科在上海特卖会95折卖房,最坏的打算是一旦无效,就9折打破僵局。但是一天“特卖”下来,万科发现房子一点不愁卖,立刻认定上海楼市不会和穗深一样下滑,随即取消了后续房源的打折计划。
传言当然不可全信。不过,昨天刚刚公布的万科一季度业绩显示,万科销售金额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幅高达119.1%,销售增幅逐月提高的趋势十分明显。数字说明,即便是在淡季,万科的营销策略很成功:先营造一个“拐点”的氛围,再领头带动一波降价潮,接着急拉——通过“过山车”似的颠簸,达到迅速打破销售僵局、整合中小房地产商,并且赢得政策面好感的三重功效。
但是,购房者为何如此经受不住小恩小惠,坚守不到最终的“拐点”呢?
事实上,影响购房者决策的,是无所依靠的孤立感和不安全感。尽管住房保障这个大饼,画得极为完美,但是如果做个测验,估计相信自己能够被保障、能够等到被保障的购房者,微乎其微。呆在这些没有归属感的大城市里的孤独的人,更多还是选择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在于让中国的城市制度真正完美成形。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历史上从未诞生。城市city的概念,衍生公民citizen的意思,需要每个人都做一个城市公民,尊崇自由,掌握人权,享受保障。一座城市,不能仅仅是高楼大厦,最重要的内涵:宽容、理性、归属感以及公平的游戏规则(Fairplay)。
中国一直是个文化大国,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却在担心传统道德文化的沦丧,担心倒退到一个没有儒家、没有道家、没有佛教的世代。一旦一切都是赤祼祼的弱肉强食的“绝对达尔文主义”做主,比中世纪的欧洲更为可怕。毕竟,欧洲中世纪虽然压制了科学,至少还有强大的道德。
如果今后,我们每个城市人只能靠信用卡上的数字来折现幸福,确实是悲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