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环球财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特别报道
    演绎生死接力 民企解困显自我帮扶商机
    梁信军:帮中小企业融资,复星回报率不低
    王均金:均瑶的成功源于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卫哲:阿里巴巴的生存价值在于服务中小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梁信军:帮中小企业融资,复星回报率不低
    2008年04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于兵兵
      ⊙本报记者 于兵兵

      

      梁信军,一位1968年生于浙江台州的民营企业家。作为上海复星集团创始人之一,梁信军见证了复星集团从复旦“学生帮”成长为全国最大综合民企的全过程。

      面对记者提出的民营企业生存话题,梁信军关心与重视的程度出乎记者的预料。

      “广昌在‘两会’期间也一直在和政府领导沟通民营企业发展的话题。我们感觉,浙江企业走出上海、到外地投资的现象是很多的,但恰恰说明,企业应该学会外向发展,不仅要走出上海,走出长三角,还要走出中国。民营企业要做强,不要等政策,反而要超前于市场,更应该寻找与国企和跨国企业的合作机会,在合作中成长。”梁信军称。

      梁信军坦言,曾是中小企业的复星集团也深感民营企业面临生存窘境,如在上海等一线城市,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确实对民企造成一定的挤出效应,比如资金资源、社会公共资源,甚至领导的注意力资源。

      这些说法在郭广昌的“两会”建议中得到了印证。今年“两会”期间,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表示,为解决民营企业生存困境,应该除掉非公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国务院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意见以及上海的38条意见均要求对非公有制资本实行‘非禁即入’,即只要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非公有资本进入的行业,非公有资本都可以进入,这些行业包括某些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社会事业领域、金融服务业等。但实际上,部分领域的开放还是非常有限,大量‘玻璃门’依旧存在,(非公企业)一头撞上去,还是发现有门槛和障碍。”

      比如在金融服务领域,有关政策规定,国内企业入股保险公司每家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0%,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民营企业入股比例要求非常严格,国有企业则经常出现入股超过20%甚至是超过50%的案例。入股银行方面,单个外资机构入股不能超过银行总股本的20%,但民营企业基本不能超过银行总股本的10%,甚至是5%。

      “随着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加大,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民营经济不仅在解决全社会80%的新增就业压力,也是平衡经济波动的主力。如果一个城市由3、5个企业支撑,一旦这些企业出现波动,对整个城市经济的影响就很大。相对而言,中小企业的缓冲作用就很强。”梁信军介绍说,甚至有数据证实,民营企业活力较强的地区,贫富差距就相对小,民间财富多的地区,金融诚信度就相对高。这些都表明民营经济的社会积极意义,也促动政府踏下心来考虑如何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面对中小民营经济的“内忧外患”,梁信军一方面毫不吝啬地推介“复星模式”以供借鉴,一方面介绍复星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实际运作。

      “这么多年,复星的发展依靠三点:一是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如果内部管理不行,企业就可能向‘灭亡’之日倒数计时了;二是不断对接优质资本,令公司发展有资金的可持续性;三是寻找行业的高增长机会,适时调整进退,该卖的卖,该买的买。”

      确实,在能源危机的时期,复星提前介入钢铁及矿业;金融资本时代,复星开始试水证券业,甚至做投行、做银行。医药、房地产则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每一个领域都踩得准,甚至踩得早一步,这是复星的致胜原因。”专家评价。

      关于如何有效扶持民营经济,梁信军给出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扩展融资渠道,比如在银行贷款方面给予公平的金融资源配置,比如上海可以吸引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进驻,比如加大力度引导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允许民企参与金融机构投资等。

      实际上,复星已经在通过类PE模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根据复星2007年年报,复星斥资7.41亿元投资七个战略投资项目,即上市前前期业务(Pre-IPO)。“我们帮助中小企业上市的回报率不低,今年计划再投24至25亿元进入产业投资领域。”而据郭广昌介绍,这种类PE的Pre-IPO业务将可能成为复星又一常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