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贷按季控制的背景下,作为资产负债表调节器的票据资产上月再度被各家银行广泛应用,二级市场买卖频现。但在规模调控与盈利指标的压力下,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刻意将票据的资金属性与信贷属性进行分割,通过大量参与回购交易,谋求一条中间道路。
来自中国票据网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3月份,票据买(卖)断和回购报价的总数达到了632笔,比2月份的341笔几乎翻了一倍;需求规模方面,两项相加则超过了3500亿,是2月份的1650亿的一倍多。
其中,3月份的买断和卖断交易数量和规模更是比2月翻了将近两倍,总需求量超过了1800亿。“依据经验,这显示一些机构在季度底为调控规模而以短期卖断方式进行了调控。”一家股份制银行资金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据央行此前报告,在目前票据市场上,中小金融机构一般在直贴市场扮演重要角色,其通过频繁的操作票据贴现进而在二级市场倒手,进而赚取利差,以弥补其在一级信贷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相反,大型机构则主要通过活跃在转贴现市场,来进行其流动性管理。
但随着票据融资纳入信贷额度统计,和国家去年四季启动信贷指标管控,票据融资规模今年以来已远较往年缩水。一些在头两月为平衡资产负债表而做的票据资产纷纷在上季末寻求了结。
不过总体而言,各主体在季度以及月度考核的要求下,受理业务已相对理性,那种在平时“鼓肚子”,而月底四处出票的现象已较往年减少。综合央行此前数据显示,全国去年末的票据余额已降至1.28万亿元,今年1月,仅增加了185亿,二月份,则进一步不增反降,下降了684亿。
山东潍坊农信社的交易员王刚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市场主体已经开始刻意将票据的资金属性与信贷属性进行分割,在规模调控与盈利指标的压力下,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毅然扛起回购的大旗,并且放量收购。
据中国票据网上的数据分析,3月份正回购需求共发生17笔,是2月份的3倍多,逆回购161笔,是2月份的接近两倍;规模方面,正回购需求70.1亿,是2月份的接近5倍,逆回购需求1640亿,是2月份的3.27倍。两项均较同期的买(卖)断交易1.5倍左右的放大倍数高出不少。
所谓逆回购是指证券投资者购买证券,并约定在未来某个时期以特定的价格再卖给证券发行者,其与正回购操作相反,但实质一样。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上述回购数据,尤其是逆回购,充分显示了一些机构正力图将票据业务单纯当作一项资金业务。通过回避持有到期,而淡化其信贷属性。
基于此,回购与买断利差目前也正逐步拉大。截至3月底,买断的加权平均利率4.95%。,卖断的为4.51%。;而同期的逆回购和正回购的加权平均利率则分别为4.24%。和3.89%。。
对此,潍坊农信社票据团队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指出,其动力主要基于目前的利率环境和资金成本。以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R07为例,三月份平均利率为2.514%,而同期票据市场转贴现买断利率为5.94%,二者利差在340个BP以上。在把握了安全性与政策性风险的前提下,票据资产为各商业银行提供了近乎于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不过由于供求基本平衡,票据市场3月利率走势总体平稳,之前市场普遍预计的季底利率走高的情形并未出现。相较上月,市场利率只是略有下降。如转贴现买入报价加权利率降至4.95%。(年利率5.94%),逆回购降至4.24%。(年利率5.09%)等。报告预计4月份的市场交易会继续放量,利率亦会继续谨慎性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