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
  • 7:时事天下
  • 8: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视点
  • T4: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市场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1
  • B6: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1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3版:艺术财经·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3版:艺术财经·视点
    艺术与设计结合展示新的市场前景
    当代艺术可以接受不可以理解?
    老油画收藏应该学术先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艺术与设计结合展示新的市场前景
    2008年04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图为杰芳·阿斯特缶克的《语言的欲望》
      图为杰芳·阿斯特缶克的《鸡骨》
      托妮·梅娜的《失物招领》
      岳丽莎的《自我引爆》
      ⊙本报记者 邱家和

      

      首饰也可以卖出天价,不是因为其材质昂贵,而是因为它是按照当代艺术的概念创作的——记者在上海四大空间近日举办的“失之美”展览上看到,参展的首饰作品打破了传统的首饰概念,成为在观念、材质和方法上独创的艺术品。策展人、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国视觉艺术中心主任姜节泓博士向记者透露,这些作品虽然材质并不贵重,但开出的却是天价。

      据姜节泓介绍,这次展览共有7位艺术家参与,其中有5位是来自英国的首饰设计师,展示了约40件此类首饰作品。这些作品已不仅仅是通常理解中的一种附着于身体的装饰品。在当代艺术实践中,它脱离了材质和传统观念的捆绑,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个人阐述途径,一种可以被观赏者携带的移动媒介。

      以艺术家岳丽莎为例,在新近的作品《高处不胜寒》、《自我引爆》和《合一》中,她把原本的平面材质三维化,以不同的形与色将局部从母体中分别出来,并赋予它们个性和精神。每一个部分都由其对比色的釉彩叙述着从现实到梦幻、从整体同一到个体解放的过程。

      托妮·梅娜认为,“美常常存在于许多不经意的地方,甚至衰败的过程也能展现出美的结果”。她的作品的原材料是从街上捡来的“遗弃”物品,在最近的《失物招领》的系列里,通过首饰金工技术的运用以及材料重组,捡来的物件带着它破败的痕迹被重饰,被赋予文化内涵。

      杰芳·阿斯特缶克的作品则是“记忆与构想、历史与思考、联结可见痕迹与隐形幻象的繁复网络”。2004年,她用细金线与人造珍珠“装饰”了她吃剩的三只鸡的椎骨,构成了将被弃与诱人、美丽与消亡、快乐与忧郁的矛盾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作品《鸡骨》。她2003年的作品《语言的欲望》更绝,用一块雕有美人鱼纯银挂件加温后,从她所读的保加利亚-法国哲学家与女权主义者朱丽娅·克莉斯特瓦的一本书中烫下印有文字的页面。这些从原书中失落的残片被镀金的银链串成可佩戴的项链,演绎文字与饰品间伤害性的对话。

      姜节泓指出,在欧洲类似作品的出现已有至少10年的历史,也已经在市场上得到认同。比如这次参展的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参加过前不久在英国举办的首饰博览会,在这些博览会上已经有成交价格。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作品是艺术品还是设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