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要闻
  • 6:时事
  • 7:观点评论
  • 8:金融·证券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1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QDII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4 月 14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1版:基金·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1版:基金·海外
    PE瞄准金融业预示着什么
    ■数据
    摩根富林明:亚太股市下跌过度
    PIMCO亚太主管:次贷危机如何影响亚洲?
    对冲基金马可波罗:A股将见底回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PE瞄准金融业预示着什么
    2008年04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焰编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这一被称为“资本之王”的群体正试图夺回宝座:在次贷危机风雨飘摇之际,他们把收购的目光投向金融业。

      无疑,风头正健的主权基金们并没有这么做。亿万富翁Joe Lewis甚至在贝尔斯登身上损失惨重。那么,在所谓次贷危机的末期,PE能取得成功吗?

      他们似乎已做好了准备。TPG已向Washington Mutual注入70亿美金。该公司是PE领域久享盛名的老大哥(此外还包括Apollo和黑石),它曾被报道与花旗集团谈判,试图从后者抢购价值120美元的杠杆贷款,却正受困于该银行在次贷危机中遭冻结的资产负债表。这一交易据称将由花旗集团于4月18日公布。

      上述交易至少凸显了两个事实。首先,私募股权基金运行的环境已经改变。流动性过剩的市场、公募到私募的交易,非常容易的借贷正让位于压抑的价格以及受限制的杠杆比例:TPG正运用自己的20亿美金去取得Washington Mutual的少数股权。

      另一个事实是,即使在当前市场上,仍然有很多资本需要寻找机会。资金仍然在净流入。2008年第一季度,美国PE基金募资额较去年同增加了32%。

      高风险债券是杠杆收购被压抑后,不断收紧的众多领域之一。尽管Carlyle 集团凭借其固定收益基金在3月间的规模增长,走出了尴尬局面。但Carlyle本月仍宣布关闭旗下一只规模达14亿美元的基金。而与高风险债券联系颇深的Apollo,则于4月8日透露了其上市计划。

      那些专注于表现不佳的金融领域的基金们,自去年起就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注意。这无疑是个变革。银行事实上已经被高度杠杆化,所以他们一度被认为不符合传统的私募股权收购战略,因为其可能含有大量债务。但是鉴于借贷成本越来越高,这一铁律也在软化。并购狂热支持者们目前已经把银行称为“前杠杆化”。

      私募股权基金们把除了价值以外的其它因素,也放在了衡量平台上。的确,作为金融业的内部参与者,他们很多时候能获得额外的好处。

      在与花旗集团的谈判中,被认为包含了对TPG、Apollo与Blackstone(黑石)的杠杆贷款。而TPG的创始人——David Bonderman,非常了解Washington Mutual,在其董事会也有发言权。相对于缺席而言,PE公司甚至更适合购买债务,这可以让它们以较便宜的价格获得控制权。毕竟,市场的底部,是投资人可以为自己做的事情,而不用付高额的管理费。

      显然,过于健忘的金融业,已经忘记了私募股权收购对于促进企业运营的真实价值。“尽管杠杆倍数下降,私募股权收购可以通过改进公司运营方式以促进行业回报。”BCG咨询公司的Paul Mullins表示。而这一现象甚至在去年夏天以前就广泛存在。BCG分析了32家在次贷风波前曾经被欧洲的PE基金购买并出售的企业,超过半数的价值提升来自于更高的出售价格。

      尽管PE基金的金融收购战略能否在这一充满变数的环境中取得成功,仍然存变数,但金融监管者的神经却已非常敏感:TGP已被报道要求向Washington Mutual的管理层保证,并不会运用他们掌握的股权来取得控制权。而这显然违背了私募股权收购的本质。

      (本报记者 郑焰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