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绩优股形容为股市中耀眼的星辰,那一旦似彗星般陨落,估值对投资者的伤害更大。去年率先引爆次级债危机的祸首美股贝尔斯登可谓最新版彗星陨落。2007年贝尔斯登仍以绩优股估值高踞150美元之上,彗星刚陨落时曾经的绩优光芒仍很耀眼,100美元时还能引得投资者垂涎,股价盘跌至2008年3月初仍有57美元,直至3月14日公司突爆破产传闻股价方一日跌至30美元,两天后更惨跌至2美元,最终在被摩根大通收购前股价也仅反弹至10美元。
无独有偶,境内股市绩优股陨落的案例也曾屡见不鲜,郑州百文、达尔曼、科利华、托普软件、国嘉实业、蓝田股份等等,许多绩优股的名称对于新入市投资者而言,可能还闻所未闻,但确实都曾风光一时,其中还不乏当时的蓝筹楷模。上述案例可能还包含财务造假的因素,尚不足以囊括全部,但类似江苏春兰等老牌绩优股既未爆出财务造假,陨落只是归咎于产业景气衰退,可偏偏也有电器股业绩逆势增长,可见绩优股彗星陨落的案例其实是防不胜防的。
以往有些公司做高业绩降低估值,利益驱动可能是“圈钱”或“坐庄”,但在“大小非”解禁及股权激励渐多之后,是否会发生大股东或高管股权兑现或行权而操控业绩呢?这是值得投资者思索的估值问题。
针对估值的非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在投资策略方面应该未雨绸缪,例如:估值分析对于一揽子股票而言还是有效的,简言之就是根据市盈率标准购买指数基金。近期上证50成份股静态市盈率降至25倍,动态市盈率已不足20倍,接近美股道指标准,因此增量资金特别是QFII选择上证ETF50基金入市抄底。所以投资者若对估值研究有心得,结合趋势判断最有效的投资工具是指数基金。
其次,所谓股票成长性判断,除了业内经营者及沉浸多年的行业研究人员能真正把握外,余者想做巴菲特没那么容易,多数情况下只能根据股价和财务趋势像古时赵括纸上谈兵而已。真正把握股票成长性没有捷径可言,唯有类似彼得林奇般勤奋,判断依据其实也并非简单看估值,而是深入研究行业、大股东实力及高管对公司的忠诚度。选择公司行业要尽量挑选产品销售和价格耳熟能详的,结合财务数据才容易分析成长性盛衰。而大股东必须选择富爸爸类型的,若是穷爸爸富子孙类型的,历史上不乏圈钱之后未来难免会套现的案例,而只有大股东是富爸爸类型的,上市公司发展才更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套现概率也低。
牛市自998点启动直至6124点属标准A浪,期间并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调整,这轮深幅B浪调整对于踏空牛市者而言可能是最佳的建仓机遇,但关键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