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三农”、多举措助力灾区重建并稳定市场供应、接连使用财税杠杆抑制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面对今年一季度不容忽视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稳健财政政策发出“稳定物价”的有力调控信号。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良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呈下降趋势,但受年初雨雪灾害及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通胀压力显著增大。
今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国际粮食、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对于我国物价上涨具有很强传导作用。为此,我国今年进一步加大支持“三农”投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在今年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的基础上,3月份,国务院决定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这一举措得到很多国际机构的肯定。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中国政府加大对“三农”投入抓住了缓解通胀压力的“要害”,政府对农业基础地位更加重视是解决通胀问题的关键。
为了平抑部分粮食产品及化肥等农资价格,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国内市场供应,一季度财政部还多次动用税收杠杆,对部分粮食产品及紧缺化肥加征出口关税。1月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57种产品征收5%到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进入2月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2月15日至9月30日期间,将磷酸氢二铵等化肥产品的出口关税税率提高至35%,同时对部分含磷复合肥开征出口暂定关税。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初发生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受灾地区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过去3个月,中央财政一方面加大对灾后重建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保障灾区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继1月底财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延长鲜活农产品销售环节减免期限后,财政部又联合商务部紧急动用中央储备肉投放市场,发挥储备应急救灾及调控市场功能以稳定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