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环球财讯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1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金融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金融机构
    股市遇寒流 投资浮盈牵动三大保险股“主动脉”
    借力信托 平安巨资砸向酒店项目
    一季度PE募资爆发同比增长163.3%
    民生人寿与泛华
    签署总对总合作协议
    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委员会
    第三次工作会议召开
    险企入股医疗机构第一案有望花落平安
    太保三月寿险
    保费收入228亿
    中国人保、泰康A股上市
    尚无时间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险企入股医疗机构第一案有望花落平安
    2008年04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黄蕾
      ⊙本报记者 黄蕾

      

      曾经被称为保险机构入股医疗机构“第一案”的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权问题突生变数,竞购方由原来的中国人寿变成了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信托。来自平安的消息称,平安信托昨日已与国内体检业龙头慈铭签署了投资合作意向。

      双方真正完成投资交易还有赖于正式投资协议的签署,以及双方内部风险管控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通过。不过,平安方面并未透露这次合作的具体形式。从平安信托以往的投资风格来看,参股投资并成为其控股股东的可能性较大。

      还在去年的时候,慈铭高层对外透露称,中国人寿计划以参股的方式,获得慈铭30%—40%的股份,从而成为其第一或并列第一大股东,合作协议的相关申报工作也都递交给了保监会,却迟迟不见批复。当市场人士都把目光聚焦在中国人寿何时拿到批复上时,中国平安却以信托平台的名义“横刀夺爱”。

      对于突生变数的背后原因,一位知情者透露称,虽然保监会已明确鼓励保险机构投资、参股医疗机构,但由于涉及到实业股权投资保险公司仍需过特批这关,相对中国人寿只能通过特批的方式投资慈铭,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信托的投资路径显然具有更大的批复空间。

      两大保险巨头在慈铭上的股权之争,也凸显出保险公司为各自的健康险发展增加筹码的动机。一方面,控股医疗机构能够控制不必要的医疗费用风险,更为关键的一面是,以此强化保险公司作为健康产品大买家的地位,增强与医疗机构的谈判能力,降低医疗成本,为发展健康险业务争得话语权。这也成了保险机构希望与医疗机构合作的两大原因。

      而对于医疗机构而言,与保险公司合作后,可以不用在寻找客源上花大力气,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企业发展上。对于保户而言,保险与健康体检联手也可完善普通百姓的健康保障体系,实际上在国外已发展比较成熟,平安与慈铭的联姻将有可能促进国内健康体检管理行业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