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环球财讯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1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焦点
    一季度GDP增幅回落 通胀压力仍很大
    防止价格持续上涨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一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
    同比增长近4倍
    必须防止出现新的投资反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防止价格持续上涨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2008年04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薛黎
      一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8%,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燃料动力价格也在加快上涨,我国还面临着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外部环境。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昨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将今年CPI涨幅控制在4.8%以内的调控目标确实面临很大压力。

      ⊙本报记者 薛黎

      今年新涨价因素较多

      李晓超指出,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对2008年全年的翘尾影响大约占3.4个百分点,要将2008年CPI涨幅控制在4.8%左右,新涨价因素就需要控制在1.4个百分点以内,实际上这意味着,后9个月CPI同比上涨不能超过4.2%。

      其次,影响新涨价的因素较多,包括: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开始攀升,包括工业品出厂价、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都有所扩大,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传导的压力在加大;劳动力成本还在上升等。

      “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价格的黏性,像居民工资一般来讲是刚性的,上去就很难下,但物价具有黏性,不像其他的经济指标变化那么快,上升是很缓慢的,但是下降有时候也很缓慢。”李晓超表示。

      加大价格控制力度

      李晓超认为,目前我国控制价格还是有基础的,国家财政基础比较好,今年财政收入又保持30%以上的增长,对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市场供给、调节市场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将为控制物价提供一个有利的宏观环境。

      同时,增加供给、力求供需平衡是平抑物价的根本,去年以来物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食品因素,今年以来这一特征还比较突出,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当前的粮食生产和生猪的生产。

      李晓超还提到价格干预措施,“这样的干预措施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为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保证市场的供应而采取的措施,我们还是坚持以市场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的基本原则”。

      首要任务还是防通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宏观调控存在着防范通胀的压力,也存在防止经济下滑的压力。李晓超指出,面对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既要防止经济增速回落过猛、价格持续上涨,也要防止增速反弹,但防止价格持续上涨,还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李晓超认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一是经济增长存在着继续回落的可能性,这主要是因为外部需求继续下滑的可能性在增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还未充分暴露出来,主要经济体所受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显露,外部需求有可能进一步收缩。加上人民币仍然存在着较大升值压力,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都可能降低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二是经济增长也存在着掉头向上的可能性,这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仍可能反弹,因灾后重建工作将会陆续展开,灾害中暴露出的一些薄弱环节将会成为投资追捧的热点。

      “新开的项目还在增加,虽然一些行业利润减少或者出现亏损,但大部分行业的利润增长还比较快,将诱发对这些行业投资的增加。”李晓超说,目前资金供应还比较充裕,这都为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

      经济运行质量较高

      对于今年一季度GDP增长10.6%,李晓超认为,经济增速出现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并且经济运行质量比较高。

      运行质量较高表现在,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5.5%,比上年同期加快8.8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16.5%,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7.3个百分点,但如果扣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电力燃料生产工业的影响,其他行业实现利润增长37.5%,同比加快6.1个百分点。

      此外,经济结构调整也有新进展,一季度6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比上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高技术工业行业增加值增长16.8%,加快0.4个百分点,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持续秩序下降,钢材出口量由上年增长118.4%,转为下降19.3%,钢坯及粗段件由上年同期增长98.1%,转为下降95%,焦炭及半焦炭由上年增长19.8%,转为下降19.6%。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比上年回落8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3万人,完成全年1000万目标的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