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专版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路演回放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视点
  • T4:艺术财经·视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海外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2008年(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特刊
  • B6:2008年(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特刊
  • B7:2008年(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特刊
  • B8:2008年(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特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天下
    持续高位运行 全球进入“高粮价时代”
    生物能源改变了粮食需求结构
    芝加哥大米期货
    连续四天创纪录
    世界经济论坛热议粮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生物能源改变了粮食需求结构
    2008年04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文元
      ⊙本报记者 刘文元

      

      生物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应用改变了全球粮食的需求结构,粮食正在由传统的饲用、食用用途向工业原料和能源概念拓展,目前全球粮食库存水平处于20多年来最低水平。一些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国际粮食价格都将保持上涨趋势,不过中国能够维持目前的粮食供应紧平衡状态,前提是中国以生物能源生产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工业要合理规划,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油价上涨加速生物能源生产

      全球粮食总体供应紧张,价格处于上涨趋势之中。自2007年1月3日至昨日记者发稿时为止,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价格上涨了90.45%,玉米价格上涨了57.11%(若从2006年8月份开始计算,玉米价格涨幅超过了195%)。同期大豆价格上涨了95%。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市场总体上处于有效需求不足状态。不过自2006年开始,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以美国为首的粮食生产国开始大规模利用玉米、大豆、甘蔗和棕榈油等农产品生产生物能源,导致世界粮食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一些专家预测,传统的粮食价格波动周期已经发生改变,未来10年粮食价格将呈明显上涨趋势。

      美国农业部世界农业展望局局长班奇本周在北京的一个粮食论坛上表示,持续升温的生物能源投资,尤其是燃料乙醇的生产,已经对农产品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世界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现在已经超过了每桶100美元,这导致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工业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原来的预期,并且规模还在扩大。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根据美国农业部4月8日发布的最新月度供需报告,预计2007/2008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达到7.7亿吨,而美国玉米产量就达3.3亿吨,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00%。

      

      生物能源产能增长推高粮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成贵表示,本世纪以来,美国玉米和植物油一直处于需求不足状态,为了缓解本国供应压力,美国采取了鼓励生物能源生产的政策,通过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将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转化为能源,来消化其剩余的玉米产量。2007年美国通过了新能源法案,新能源法案规定,2008年美国汽油中掺混的可再生能源要达到90亿加仑,2015年以前要达到150亿加仑,2022年要达到360加仑。

      美国玉米种植者协会有一个著名的“15x15x15”展望,即2015年,美国玉米产量达到150亿蒲式耳,约合3.8亿吨,而美国燃料乙醇的“产量”将达到150亿加仑,约合5678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这些乙醇将消耗1.36亿吨玉米。

      班奇表示,在未来几年内,美国生物能源将主要来源于玉米生产的酒精,虽然包括美国在的全球玉米产量在增长,但是美国的燃料乙醇制造产业长期的需求仍然会将使全球的玉米价格在高位运行。2007/08年度美国用于燃料乙醇生产的玉米将达到32亿蒲式耳,相当于生产86亿加仑的酒精,2008/08年美国加工玉米的产能达到41亿蒲式耳,用以生产110亿加仑的乙醇。

      此外,日益增长的生物柴油产能对大豆价格大幅度上涨起到了巨大的刺激作用。2007/08年度美国的大豆产量降低,生物柴油的需求旺盛以及豆油和豆粕强劲的出口需求,使得大豆的库存减少了76%,这直接导致了全球大豆的价格达到了历史新高。

      一些专家表示,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且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2007/2008年度世界谷物期末库存预计与期初库存相比将减少5%(即2200万吨),仅4.05亿吨,库存消费比将低于15%,而世界粮食库存安全线公认为17%-18%。

      

      中国库存消费比高于安全线

      自2006年生物能源生产大规模兴起后,中国以生物能源生产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项目也开始快速扩张。以国内玉米产量最大的吉林省为例,据本报了解,目前吉林省玉米深加工项目的实际加工能力为500万吨,其中以生产玉米淀粉、赖氨酸和淀粉糖为主的玉米加工能力为315万吨,生产乙醇(燃料乙醇+食用酒精)的玉米加工能力为285万吨。吉林省在建的玉米加工能力为605万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也是中国头等重要的问题。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发改委去年还发布了《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决定将玉米深加工规模控制在玉米需求总量的26%。当前,中国粮食生产已连续四年增长,粮食库存保持非常高的水平,库存消费比也远高于国际上公认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

      哈尔滨龙马咨询公司总经理刘兆福表示,只要中国不发生连续的大规模自然灾害,控制好粮食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规模,中国的粮食供应会得到保证。不过,目前中国主要的问题是植物油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因为国情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大规模减少粮食耕地面积来扩大油料耕地面,来保障植物油供应。2007年中国植物油进口总量超过1000万吨,大豆进口量超过3000万吨。

      据了解,国务院在今年对粮食问题的政策研究中,已经将保证粮食安全问题列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原则,油料生产原则上不能与粮食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