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专版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路演回放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视点
  • T4:艺术财经·视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海外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2008年(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特刊
  • B6:2008年(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特刊
  • B7:2008年(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特刊
  • B8:2008年(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特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时事海外
    美林首季亏损19.6亿美元 冲减90亿美元
    美联储报告称经济继续恶化
    董事长被控三宗罪 三星丑闻震惊韩国
    国际油价
    缘何屡创新高
    英调查Libor利率体系准确性
    汤姆森路透昨完成合并
    布什发布美减排新目标
    日航因操纵价格遭重罚
    美联储是时候停止降息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联储是时候停止降息了
    2008年04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小安)
      哈佛大学知名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近日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美联储该到停止降息的时候了,因为这样做可能得不偿失。

      

      降息已不能再刺激需求

      曾任里根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费尔德斯坦表示,在当前的住房和信贷市场条件下,继续降息对需求的刺激作用将比不上过去。在美国经济过去经历的衰退中,降息能促进新屋建造,进而刺激总体需求增长。但目前美国的待售房数量庞大,较几年前增加了50%,继续降息无助于提振住房建设。

      与此同时,联邦基金利率的降低并未带动抵押贷款利率随之回落。目前联邦基金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美国抵押贷款利率的降幅还不到0.5个百分点。

      文章指出,信贷市场眼下的紧张局面意味着许多个人和企业无法轻易获得贷款。对他们来说,降息显然起不到刺激需求的效果。

      文章指出,如果低利率能明显刺激需求并减少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的风险,它应能防止美国通胀上升和新兴国家受到损害。但在当前,美国将现行2.25%的联邦基金利率再下调50或是75个基点,对刺激需求的作用不可能太大。

      费尔德斯坦认为,要实现经济复苏,美国当局先要解决好信贷市场的棘手问题,以免数百万房主可能会因为房产价值缩水而不得不放弃正常还贷。此外,还要防止继续下滑的房价导致另外数百万业主倾家荡产的情况出现。而降息无法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任何一个。

      

      反倒推高商品及粮食价格

      美国继续降息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更令人忧心的是,此举可能给美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生活带来灾难。费尔德斯坦指出,继续降息可能会进一步推升已位于高位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在发展中国家,物价上涨甚至引发了骚乱和社会动荡。为了抵消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那些国家的央行可能会提高利率,进而会导致实际收入减少并加剧社会动荡。

      美国持续降息与大宗商品价格高涨的关联到底有多大呢?费尔德斯坦分析说,低利率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不同于传统上的通货膨胀。

      从传统角度看,对低利率的担忧集中在可能会刺激经济过热,进而导致工资和产品价格上涨。而在未来一年,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在美国出现。总体偏弱的经济形势,将抑制大部分人的工资和产品价格过快上涨。

      但是,失业加剧和产能利用率下滑,不会阻止低利率推升大宗商品价格。非但如此,低利率还会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会降低大宗商品的投资和投机成本,并鼓励投机商囤积更多石油和粮食。

      低利率还会鼓励投资者增持大宗商品。在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会不断推升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直到后者升至一个预期回报率与更低的利率相符的价位。

      美国低利率引导下的油价上涨还会间接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因为这意味着,如果农民将更多的耕地用于种植生产乙醇(替代燃料的一种)的玉米,将更有利可图。其结果是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导致供应下滑,进而推升价格。

      

      加重老百姓生活成本负担

      费尔德斯坦指出,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将极大地推升通胀,并严重影响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在美国人的消费物价指数构成中,食品和能源的比重占25%,这意味着食品和能源价格每上涨10%,CPI就要上升2.5%。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构成非常严重的问题,过去12个月间,美国的CPI上升了4%。而调查显示,美国家庭预测未来一年的物价涨幅将达到4.8%。

      而在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食品和能源在消费者日常开支中所占比重通常会更高。因而在这些国家,这类商品价格上涨对生活成本的影响会更大,所导致的实际收入的减少会比美国更严重。

      为缓和物价上涨的影响,政府需要增加能源和食品补贴,而这将加剧预算赤字,导致本可用于投资工厂和设备的国民储蓄减少,而这些投资本来能起到推动经济加快增长的作用。(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