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时事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周刊7
  • C8:基金周刊8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周刊15
  • C16:基金周刊16
  •  
      2008 年 4 月 2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蔡昉:一个研究穷人经济学的人
    要迅速实施G7的信贷危机解决建议
    ■多声道
    按汽车喇叭也有“方言”
    社会责任投资:
    流行买基金、委托理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按汽车喇叭也有“方言”
    2008年04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雨霞
      ⊙梁雨霞

      

      在如今的中国大城市如北京,当讲文明已成为一种风尚时,我们不妨来关注一下汽车躁声污染及相关交通秩序问题。

      如果到世界各地走一走,你会发现,汽车喇叭声其实也有“方言”。

      在国内,开小车的人按汽车喇叭,有一种“鸣锣开道“的威势。在一些商业繁华地带,明明是小车闯入行人成堆的地方,车主却非常无礼地按喇叭声驱赶人群。

      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人们会以为,很多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即使是小小喇叭声,也能折射出社会的某个侧面。

      在德国,汽车工业是支柱性产业之一。然而,这里的马路,除了有节奏的“唰唰”声外,其他的声音并不多。你要是听到汽车的喇叭声,有可能是出现了下列情况:

      第一,如果喇叭声一阵阵地此起彼伏,越是在人多的地段声音越大,有的车头前还有鲜花或饰带,这时有人结婚了。德国人有个小迷信,认为遇到别人办喜事的场面,也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气。于是,前后左右的喇叭们会喜洋洋地凑趣,而路边的行人有时还会与新人们挥手致意。

      第二、喇叭声短促而零星响过之后,要么复归安静,要么声音开始大而频繁起来。遇到这个情况,一般是有人违章了。此时鸣笛是一种催促、警告和抗议。与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两样,很快会复归宁静,因为有人暂时影响了他人。如果喇叭声变大或频繁,说明违章者没有即使纠正自己行为,引起了他人的不满。

      德国人普遍都循规蹈矩,都遵守交通规则。尽管如此,违章还是不能完全免除的。当违章发生时,人们除了鸣笛之外,还会抄下对方的车号投诉。

      解决目前北京的汽车噪声问题,还有另一层意义。我们知道,社会是个复杂的机器,人们常常通过一些细小的现象,分析归纳出自己的结论。

      比如,当一个城市的汽车噪声到了令外人关注的程度时,人们难免会有如下的推理:交通不通畅,可能是因为规划的人没有做好工作,也可能是因为城市发展非常快,更有可能是这里的人们不遵守规则。

      例如,如果是不遵守交通规则,我们就必须严加监管车主的行为。如果有很多司机都按喇叭,乃至躁声响成一片,可能暗示了当事人的不耐烦。另外,还显示了人们之间不够尊重。其实,人们是没有道理非要用喇叭轰别人的,明明是侵犯别人的自由,却理直气壮。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

      透过不同地方的汽车躁声污染及相关交通秩序问题,或许,我们能领略到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社会生态。不过,我们不能对这类问题的是非进行主观判断或妖魔化。

      也许,我们正在努力降低汽车躁声污染,正在逐步解决交通秩序问题。这意味着我们的城市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