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时事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周刊7
  • C8:基金周刊8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周刊15
  • C16:基金周刊16
  •  
      2008 年 4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金融
    人民币外升内贬 如何看待升值货币的负利率
    如何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更值得思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如何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更值得思考
    2008年04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秦媛娜
      ⊙本报记者 秦媛娜

      

      在汇改之后的最初两年里,和人民币汇率话题联系最紧密的,非失衡的国际收支莫属。一方面,为了缓解由于骤增的外汇占款所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人民币汇率结束了持续10多年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一次性升值之后开始了缓慢的爬升过程;另一方面,对于人民币升值将给外贸企业带来冲击的担忧却始终存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担忧铸造了一个无形挡板,将人民币的年度升值幅度“卡”在3%、5%。

      但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速度总是超过我们的想象。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随着CPI月度增速一路蹿升,从4%到6%、到8%,不断加速升值的人民币汇率又有了新的伴生话题——通货膨胀。

      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一组简单的定义可以解释汇率和物价之间的关系,即名义汇率、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这其中,名义汇率是指直接公布、使用的表示两国货币之间比价关系的汇率,例如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名义有效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所有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在名义有效汇率的基础上,再剔除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根据特定的计算公式,名义汇率或者通货膨胀的上升都会令本国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

      这就解释了本期圆桌中两位嘉宾陶冬和何帆所言,当名义汇率的升值速度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就开始升温,最终同样促成了实际汇率的升值。也诚如余永定先生在去年接受本报采访时所说,“令人吃惊的不是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而是中国直到现在才出现了通货膨胀”。

      也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通过汇率快速升值来抑制通胀的看法,比如左小蕾,她不认为升值能解决通胀问题,而人民币汇率从下半年以来的快速升值更主要是为了扩大波幅、提高弹性。

      但话说回来,尽管在升值与通胀之间关系的问题上持不同观点,在应当让人民币浮动空间更大、弹性更足这件事情上,大家却似乎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汇改以来,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创造了条件,央行也一度将汇率的日内波幅区间放大,但是市场上几乎仍然是一边倒地预期人民币将继续快速升值。撇开这种单边预期对热钱流动、对贸易的影响,单是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交易员的外汇操作施展空间就因为这种单边的预期而受到了巨大挤压。

      既然政府官员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人民币汇率最终将走向可自由兑换,汇率水平完全由市场决定,那么,如何让人民币汇率拥有更大的波动弹性,打消掉市场的单边升值预期,也许才是一个更值得思考和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