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时事
  • 8:金融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周刊7
  • C8:基金周刊8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周刊15
  • C16:基金周刊16
  •  
      2008 年 4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要闻
    大小非减持新规有助减轻二级市场压力
    蒋定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拟“三放宽”
    唐双宁:“两防”同时也要提防滞胀
    蒋正华:股市回升条件已具备 需适当政策指导
    夏斌:应适当调整印花税
    杨帆:政府应尽快“救市”
    杜金富:从紧货币政策取向仍需坚持
    2008:长虹质变关键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08:长虹质变关键年
    2008年04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公司巡礼)
      长虹已经是一列高速列车,按照既定轨道平稳、高速行进。笔者日前从长虹集团获悉,2007年,长虹集团总体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大关,同比增长31.17%,再创历史新高。长虹集团连续三年业绩平均增速达到30%。

      2008年是“长虹历史上极其关键重要的一年”。一方面,2008年被定义为“质的调整”攻坚年,随着PDP屏投产,长虹将实现“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另一方面,2008年恰逢长虹建业50周年,长虹的姿态和走向引人关注。

      

      良性增长

      2007年,长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长虹传统彩电业务在持续增长的同时,所占收入比重降低到45%,而IT、通讯、冰箱等新产业所占比重达到39%。长虹改变命系彩电的单一模式,逐步形成多元稳定的利润源。

      2007年,长虹手机业务可以用“井喷”来形容。2007年12月,长虹手机单月销量突破100万台大关。同年,长虹手机还在伊朗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基地,在委内瑞拉设立国虹手机大散件组装厂并利用南锥共同市场协议供应拉丁美洲市场。短短两年时间,长虹手机已经从手机新兵跃升至国产手机三强行列。

      长虹IT产业的旗舰和支柱企业长虹佳华亦发展势头凶猛。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长虹佳华的销售业绩突破33亿。长虹佳华在存储产品分销业务上位居国内第一,笔记本、消费电子、网络等产品分销也稳居前列。在海量分销方面,长虹佳华在成为东芝笔记本产品中国区总代理后,陆续引进了迈克菲、罗技等世界知名品牌;在增值分销方面,长虹佳华存储分销业务销售额超过4亿,成为国内专业存储领域最大的分销商。

      长虹旗下另一大业务——美菱冰箱业务也进入高速成长期。“长虹+美菱”被业界定义为一个成功的案例,自2005年长虹与美菱战略重组以来,美菱实现历史上最高速的持续增长。“两年时间、销售收入翻一番,国内冰箱销量翻一番,稳居国产品牌第二位”。美菱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20亿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近40亿元,翻了一番;国内冰箱销量由2005年的102万台上升到2007年的超过200万台,翻了一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长虹加大产业链垂直整合力度,相继进入PDP屏、OLED屏以及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等上游产业,成功搭建完善的中国家电“垂直型产业链”。业内专家认为,长虹斥巨资进军“两屏两机”领域,为中国企业谋求上游资源、构筑综合竞争力提供了一个范本,整个中国家电业也因此迎来综合竞争力质的提升。

      显而易见,长虹成功构筑“黑+白”的传统大家电格局,通过对上游资源的掌控进一步强化此种格局,而新业务开始担当“利润引擎”的角色,成为长虹价值重估不可或缺的部分。

      

      商业模式创新

      数字电视时代,长虹力图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找到“杀手级”的应用,并找到“里程碑事件”。

      2006年,长虹承担了四川省数字电视工程——703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主要负责节目播出信源处理系统,采用以IP技术为核心系统解决方案。作为国内地面数字电视最大的实验网,该工程顺利投入商用标志着长虹初步形成数字电视端到端系统集成能力。

      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过程中,长虹与全国各地的广电部门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有消息称,长虹与四川广电合资成立了“星空长虹”移动电视运营公司,加速进入数字电视的新媒体与新业务领域。

      更进一步,长虹创造性提出TV2.0构想,在TV2.0系统环境下,以电视机为核心,消费者可以更主动地获取信息,并能享受到更加互动的娱乐生活——从“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TV2.0基于以客厅为中心的娱乐方式,第一步就是将传统互联网视频内容从PC端移植到电视端,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诸如长虹等老牌电视机厂商将获取巨大的利益,并且能帮助他们担当资源整合者的角色。”

      这些尝试被长虹当作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微软、中国电信、盛大等国内外领袖企业也加入到长虹商业模式创新的大体系中来。

      2007年底,广电总局和信产部联合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规定》,明确自今年1月31日起,申请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企业,必须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视频业务被长虹当作是数字电视时代新业务的突破口之一,其国有身份让人遐想联翩。”一位接近长虹的人士表示。

      在长虹产业发展“三坐标战略”体系中,产业价值链方向和产业形态方向收获颇丰,“现在开始沿着商业模式轴向发力,长虹的目标很明确——从传统离散型交易模式向连续型商业模式转变。”

      

      2008战略拐点

      更具意义的论述是,长虹通过建立九大SBU,并相继将美菱电器和华意压缩纳入旗下,长虹“大公司架构”初见雏形。在大公司架构下,长虹集团确立电子电器、军工和房地产作为三大产业板块。这三大产业板块成为长虹新的“三驾马车”,也构成长虹集团利润的主要来源。

      在电子电器领域,长虹3C战略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黑+白”的大家电格局已经成型,产业垂直整合将释放出巨大的效益;长虹新兴业务诸如IT、通讯跻身国内一流,机顶盒业务已经做到市场占有率第一。“2008年,外界对长虹一个最大的预期是PDP屏投产。”分析人士指出,“这将成为长虹质变的标志,同时将改写中国家电行业特别是彩电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将第一次从技术上具备与跨国公司进行全球竞争的条件。”

      在长虹公司内部,被寄予厚望的还有军工产业和房地产业。目前,长虹集团军工产业实体已经囊括国营长虹机器厂(780厂)、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国营第756厂)、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营第796厂)以及零八一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在机载火控雷达、航空电源、电连接器以及综合电子武器装备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2007年2月,长虹电源公司成功自主研发“歼十飞机工程”电源系统,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同年10月,四川华丰公司成功配套“嫦娥一号”探月工程,为工程提供了大量的电连接器。“长虹光电雷达项目有望为长虹带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为国防建设做出重大的贡献。”

      长虹房地产业亦得到迅速推进,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长虹世纪城”项目已经开始发售。最近几年,长虹房地产将在全国铺开,“将获得可观的收益。”

      随着“大公司架构”的建立,长虹在应对技术、管理、品牌“三道坎”中迈出坚实的步伐。“未来的长虹,是一个有着核心技术支撑的企业,从容应对所有可能的挑战。”近日,长虹旗下的四川虹微公司成功自主研发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速验证加速平台,突破了快速芯片开发应用的最大技术瓶颈,彻底打破国外对芯片快速原型设计市场的垄断。在此平台的支持下,完全意义上的世界级“中国芯”——长虹数字音视频处理SOC芯片有望提前问世——这也是长虹技术能力提升的标志之一。

      来自中国政府方面的两个消息让长虹这样的国有企业受益匪浅。其一是“家电下乡”,作为“家电下乡”的大满贯选手,庞大的农村需求将给长虹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另外就是近日财政部首次明确,政府采购将优先购买国货,没有获得财政部门核准而擅自采购进口产品的,将给予处分。2006年,长虹入选中国首个绿色采购清单,成为政府绿色采购家电类第一品牌。

      对于身披“国有企业”金字招牌的长虹而言,这样的利好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具广泛意义的是,长虹可以借助国有企业的身份,进入一些壁垒高的行业,如电子军工产业。而这正是许多企业梦寐以求的差异化的优势。

      “2008年是长虹建业的50周年。长虹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来这个50年?又以什么样的姿态迈入下一个50年?长虹正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正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历史性的责任。”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如是表示。

      2008年,中国元素将绚烂绽放在世界舞台,2008年也注定迎来长虹的战略拐点。

      (公司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