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信息披露
  • A5:金融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D133:信息披露
  • D134:信息披露
  • D135:信息披露
  • D136:信息披露
  • D137:信息披露
  • D138:信息披露
  • D139:信息披露
  • D140: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2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海外
    效仿“美式”救市 英央行猛砸千亿美元
    美国银行首季净利骤降77%
    联合国首发创新经济报告
    次贷危机见底还有很大不确定性
    欧佩克秘书长:
    油价可能涨得更高
    标普:亚洲股市进入筑底阶段
    亚太主要股市多数上涨
    美元贬值提振美企海外盈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次贷危机见底还有很大不确定性
    2008年04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周良
      白培睿日前在上海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本报记者 徐汇 摄
      ⊙本报记者 朱周良    

      

      本轮全球信贷危机爆发之后,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危机爆发之初,针对评级机构未能在事发前及时提示风险的“失职”指责,美欧监管部门均展开了对评级巨头的调查。随着危机的发展,几大评级机构对次贷相关资产大刀阔斧的降级,也每每引发股市的剧烈波动。

      日前,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在上海召开了一次针对其中国客户的QDII投资专题研讨会。作为沪上唯一一家应邀出席的平面媒体,本报记者有幸在会议期间对标准普尔负责中国地区的董事总经理白培睿(John Bailey)进行了独家专访。

      

      美经济感觉上已进入衰退

      上海证券报:您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如何看?

      白培睿:总的来说,现在世界经济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出现像样的复苏之前,还需要一些正面的指标出台。譬如显示住房市场趋于稳定的数据、流动性改善指标、企业并购活动重新活跃以及银行更透彻地披露财务状况等等。

      上海证券报:您觉得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否已经见底?

      白培睿:和总体经济形势一样,这次的危机前景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尽管我们也注意到不少正面的报道,但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exposure)依然很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认为美国的住房市场还会继续降温,这可能会延长危机持续的时间。

      上海证券报:美国经济是否已进入衰退?

      白培睿:从技术上讲,衰退的定义是要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显然现在美国经济还不符合这一标准。不过,从感觉上来说,美国经济其实已经处在衰退中,这一过程可能始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前后。

      不过,相比本世纪初或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衰退,当前阶段的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小很多,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中国的内需与以往相比已显著增加,同时对向美国出口的依赖程度也大大下降。

      上海证券报:当前的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影响几何?

      白培睿:就直接的影响而言,我认为中国受到的冲击相对有限。首先一点,与在危机中受冲击最严重的美欧金融机构不同,中国的大型银行都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并且在次贷相关损失方面也有充足的拨备;其次,中国没有买很多次贷相关的资产,所以这方面的损失会相对有限。

      不过,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降温还是会对中国带来间接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市场信心方面,其次是资本流动会受到抑制,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出口,中国毕竟是世界经济和贸易体系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相比次贷危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更大风险在于,随着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增大,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如果经济因此出现增长大幅放缓,可能导致银行坏账大量增加的不利局面。

      

      QDII出海风险管理最关键

      上海证券报:相比去年,您觉得现在是不是中国投资人到海外市场投资的更好时机?

      白培睿:投资的时机本身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标普本身不提供投资建议,但我想强调一点,市场是波动的,所以投资要有长线的眼光,选择时机是次要的。在出海投资之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风险管理,特别是在股市下跌的时候,到海外市场投资并非就是选择股票那么简单。

      具体到中国的QDII而言,我认为,没有必要急着入场,我们可以等到市场稳定下来之后再出手也不晚。我们的看法是等到市场更稳定之后再开始考虑到海外投资,而现在相比较而言应该是一个更稳定的时期。当然,具体到今天的研讨会,我们并非在提供投资建议,而是在强调风险管理。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QDII出海投资最重要的要注意哪些方面?

      白培睿:首先是要获得完备的信息,同时要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你得知道你的钱的去向,否则你可能会因为国际市场的波动而损失惨重。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在到海外市场投资之前,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管理、研究、投资组合监控系统等等。

      

      数据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

      上海证券报:标普3月13日曾发布报告指出,估计全球金融业因为次贷危机而作出的资产冲减总额最终可能达到2850亿美元,但是,这一过程现在可能已经“过了半程”。不过,IMF和高盛的估计数字却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您怎么看这样巨大的差别?

      白培睿:具体到数据而言,我想大家的统计口径未必相同,因为这里面牵涉到太多的领域,不仅仅是信贷损失,还有金融市场的损失、金融机构的损失以及其他类型企业的损失等等。我们可能在探讨同样的问题,但取决于你如何定义相关的损失。

      IMF在最新报告中指出,次贷危机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对此我们表示认同。现在的确有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但不确定性仍存在,我想没人能够百分之百肯定地说危机就此解除了。

      上海证券报:有人对与标普等评级机构未能在本轮危机爆发前充分提示风险提出批评,您怎么认为?

      白培睿:过去九个月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段“不同寻常”的时期,几乎没有人不对所发生的一切感到惊讶,这其中既包括监管者,也有投资人、保险公司以及其他机构等等,所以,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信用评级机构。当然,我们也很乐于听取市场的意见,我们也在作出更多努力。

      事实上,早在2005年,标普就在我们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次贷领域的风险在慢慢加大,我们也相应提高了我们的评级标准。

        ■人物简介

      白培睿(John Bailey)

      标准普尔大中华区总裁,董事总经理

      

      作为全球领先的独立信用评级、指数、风险评估、投资研究和数据服务提供商——标准普尔公司的董事总经理,白培睿现驻香港,担任标普大中华区总裁。

      白培睿1989年在澳大利亚加盟标准普尔,1997年调至中国台北协助筹建标普在当地的联营企业“中华信用评等公司”,2000年被任命为标普亚洲区企业及基建信用评级团队的负责人。白培睿曾多次参与亚太地区投资级和高收益债券的评级工作。在加入标普之前,白培睿曾在澳大利亚及英国从事银行和金融业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