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专版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2版:基金
    谨慎试水 基金专户徘徊资金“底线”
    销售不振 基金急打“自购”牌
    长盛同智基金即将分红
    富兰克林国海深化价值拟任基金经理张晓东:机会仍在大盘蓝筹股
    关于支付2005年记账式(三期)国债
    第三年利息有关事项的通知
    华夏获国内外多个奖项
    融通旗下两基金派红利
    又一只股票型新基金获批
    低风险债券基金或受青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销售不振 基金急打“自购”牌
    2008年04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焰
      史丽 资料图
      ⊙本报记者 郑焰

      

      在发行市场日渐低迷时,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选择了运用固有资金认购旗下新基金。

      银河基金近日公告称,将于4月23日运用固有资产6000万元购买旗下两只开放式基金。其中,2000万元用于购买正在发行的股票型新基金——银河竞争优势成长基金;另外的4000万元用于购买旗下银河收益基金。

      对于昨日首发的嘉实研究精选股票型基金而言,尽管规模上限仅为30亿元,但嘉实基金管理公司表示,将用不低于4000万元的固有资金认购相应份额。同时该公司高管、投研人员以及其他核心员工的延期激励也将用于认购嘉实研究精选基金。嘉实基金称,此举显示了管理人对嘉实研究精选运作的自信,并有助于提升近期低落的投资者信心。

      事实上,对于今年首发的新基金产品而言,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已经屡见不鲜。

      随着鼠年第一只新基金——华夏希望债券基金的发行,华夏基金便宣布以固有资金1亿元认购该产品。其后,建信基金以固有资金1000万元于3月5日认购了建信优势动力基金。南方基金更是运用2亿固有资金认购旗下新基金南方盛元红利,创下基金“自买交易”之最。建信优势动力与南方盛元红利均为今年第一批发行的股票型基金产品。

      随着A股市场不断下跌,基金发行日趋惨淡,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加入了“自购”的行列。东吴基金运用固有资金1500万元,于2008年3月27日通过代销机构认购东吴行业轮动股票型基金。而在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基金首发的当日,该公司的高管和基金经理们更是成为这一产品首批购买人。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在市场如此低迷时“自买”旗下新基金,既可为发行造势,又显示了对其新产品的信心,或许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撑了过于惨淡的发行数据。据透露,目前首发的股票型新基金,发售规模多在10多亿元。基金发行市场几乎回到了2005年的低谷。甚至有基金产品宣布延长一个月的发行期限。

      但另一方面,历史经验却显示,在市场低迷、发行惨淡状态下募集的基金产品,往往投资业绩不俗。比如2005年下半年成立的一批基金产品,适中的规模与极度低迷的A股市场都为其创造了投资良机。而过于狂热的发行市场,则通常预示着危机。2007年下半年的“一基难求”的声音犹在耳畔,目前的上证综指却已较当时跌去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