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招银金融租赁的挂牌,首批5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已全部亮相完毕,中国金融租赁业诞生27年来所形成的既有格局也正悄然迎来裂变。尽管业界普遍认为,这会是一个预计有数万亿资金规模的市场,各家机构之间合作将会大于竞争,但“银行系”能否执业界之牛耳,引领金融租赁业勃兴,从从中占据主导,则仍存悬疑。
如果比照国外,租赁业的前景的确是无可限量。在发达国家,融资租赁业已成为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其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租赁交易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平均水平在15 %-30 %之间。
以此测算,中国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为13亿,如果达到15%的渗透率,即达到近两万亿的水平,且不说这一市场仍在增长中。作为对比,截至2006年底,中国市场实际规模为500亿元,租赁渗透率仅2%左右。
事实上,正是上述前景吸引了包括外资在内的各路资金在过去这些年里进入到这个领域。截止此轮金融租赁公司诞生前,中国已有三类租赁公司共128家。其中,外商投资(合资独资)90家,内资租赁企业试点26家,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12家。
然而,这么多公司却只创造出上述市场规模。资金或许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一些大型设备、特种设备大多造价不菲,如果融资租赁公司资本实力不够,则影响到其杠杆融资的能力,进而使其不能开展租赁业务。
业内资深人士姜仲勤解释说,即便银行系公司开展业务,其财务报表上也仍然一边是银行信贷等负债,另一边是应收租赁款。银行不是利用其资本金直接开开展业务。“资本金大只是帮助租赁公司能撬动更大规模的负债。”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招银租赁与国内其他四家银行系租赁公司签署同业合作协议,联合开拓市场,以应对单家所承接不了的业务。作为五家公司共同的一些目标领域,比如飞机租赁,船舶租赁,目前尚大多垄断在外资租赁公司手中。
不过,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制约着这个市场的发展。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黄振胜分析说,融资租赁标的物的产权市场建设不够发达,相关监管承受能力不足,以及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或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