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小企业的聚集区域,珠三角企业的生存境地有着太多的方向标意义。而对于已处转型升级阵痛期的部分珠三角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的意义也许并不仅仅限于维持生存。
正如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所言,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提高附加值,或实现产业转移,中小企业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然而,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及创投、风投行业尚待完善之时,作为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主力军——银行,对珠三角中小企业也仅有或许不到15%的倾斜度。
据统计,目前中国民营企业中99%为中小企业,正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提供了全国75%的新增就业岗位,也创造了近50%的社会财富。但也正是这样一个群体,资本占有率则仅有百分之十几。资金紧缺成为这个企业大家族中相对的弱势群体由来已久的“症候”。
有意思的是,记者走访的一些拟上市中小企业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很多银行主动上门询问公司是否有贷款需求,这其中也包括一些门槛高企的外资银行。这些企业的共性便是位处地方甚至全国细分行业龙头,发展前景良好,融资渠道多样。
相对应的则是,众多融资渠道单一的中小企业则愿以远高于市场利率的价格贷款,却依然求之不得。
可见,无论信贷宽裕或紧缩,唯一不变的便是银行“锦上添花”式的资金扎堆效应,缺资金的依然只是那些发展相对弱势的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但也正是这绝大部分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增加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叠加呈现时,面临着更为强烈的转型升级需求,而资金紧缺及融资成本高企,也许便是压断其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幸,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多个部门的重视,日前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狄娜即表示,发改委、银监会和部分商业银行等机构正研究制定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新标准,针对不同地区部门及企业规模,贷款标准都会有所放宽,以解决众多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
广东省银监局、广东省中小企业局也正在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等方面的调研。广东省相关机构也正积极引导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并拟商讨以一银行为试点,给企业办理信用卡,就像个人信用卡一样来透支,给企业贷款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也减少银行的交易成本。
而当前摆在政府、银行以及中小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及风险控制体系,只是,这却是一个倡导多时,却依然建设缓慢的体系,仍需包括政府、银行及企业多方的共同努力推进,唯如此,才能解决“融资难”这个制约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老问题,亟待转型升级的珠三角中小企业也才能更添一份平安落地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