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义
从鲁泰诞生至今20年里,公司从一个区属小棉纺厂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色织布生产商,其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0%和40%以上的增速。鲁泰治持久不衰的竞争力来自哪里,鲁泰的道路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公司董事长刘石祯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用外国人的钱赚钱”
“我们用外国人的钱,用外国人的设备,学了外国人的技术,借鉴了外国人的管理办法,最后我们的产品卖给国外,给国家创了外汇,赚的是外国人的钱”。刘石祯向记者介绍说,1988年,淄博第七棉纺厂与泰国泰纶纺织有限公司设立了中外合资企业鲁泰纺织有限公司,外方以现金275万美元入资,此后又陆续追加至530万美元。后来,鲁泰改制上市B股,募集境外资金1.5亿元。公司用这些资金购买了国外一流设备,聘请了国外知名行业专家,生产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棉纱和色织布高端产品,产品80%以上出口海外,成了色织布世界之王,并且由原来一家小型单一纺纱企业,发展成为集棉花种植、纺纱、漂染、织布、后整理及成衣于一体的产业链完善的制造商。
“核心是要心存诚信”
依靠市场化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企业整体资源,并以优秀的业绩和成长性保持着强盛的资源配置能力,正是鲁泰发展战略的中心内容之一。但是,公司发展前期尚是一个弱小企业,资源配置的依托基础和支撑力何在?
在刘石祯的心目中,公司最重要最强大的竞争力寓于企业文化之中,他认为“鲁泰文化的特征就是鲁泰人的思想风范和行为准则,其核心问题是要心存诚信。”
鲁泰造就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现象,中外两大股东二十年间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刘石祯回忆道:“外方一开始对我们是抱有保留态度的。设备购进后,我们答应外方,三个月安装完毕,四个月出合格产品。结果,设备55天安装完工,纱也纺出来了,并且超过了国家标准,合资方感到很惊奇。这家外方企业先后在海南岛、常州、潮州等地设立了合资企业,但投资等项目都失败了,合作关系也破裂了,后来泰方抽回在这些地方的投资五百多万美元,全部投入到鲁泰。20年来,我们以可靠的产品、实干的精神、扎实的管理和公开公平的做法,赢得了对方的认可和尊重。”
“喝水不忘掘井人”
鲁泰每一宗产品的推出、每一个市场的开拓都与公司牢记诚信意识密切相关。刘石祯说,“多年来,我们坚守着创造社会财富、服务于顾客的理念,没有做过损害合作方、损害用户利益的任何事情。鲁泰这十八年来每年的经济效益都是稳步健康的提高,没有出现大起大落,说明市场是相信鲁泰的,我们坚持的宗旨是正确的。这就是一种看得见的文化,产品里的文化。”
刘石祯认为,上市公司讲诚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股东理念的牢固确立和分红政策的充分实施。刘石祯说:“中国人有谚语说得好,‘喝水不忘掘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鲁泰刚开始赚钱的时候,说心里话,当时公司非常需要发展资金。但做事却不能含糊,我们按照约定一分不少地进行了分红。合资企业、上市公司分红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办企业的原则。你只有把公公正正的心放在肚子里面,你才能把事情办好,光想着怎么占人家便宜,人家谁也不傻。”公司一直注重以派现、送股来回报股东,使股东获利丰厚。公司自1997年发行B股以来,平均股利支付率达80%以上,在沪深上市公司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鲁泰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诚信。”刘石祯说,“企业是社会的成分,上市公司是社会化程度更高的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是负有诚信责任的。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公司的治理,尤其是董事会的治理,毫不动摇地贯彻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尤其是公司上市以后,董事会的运作非常严格,各方面的工作都严格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不管在信息披露、项目投资,还是在其他方面,不能出现差错,不允许出现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一个企业如果不能牢固树立起诚信观念,既便经济指标、经济效益上去了,以后还会出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