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机构
  • 6:时事
  • 7:信息披露
  • 8:信息披露
  • 9:专版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周刊6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4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且看基金的经典重仓股
    政策效应
    投资的本质是风险控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的本质是风险控制
    2008年04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国泰金龙债券基金经理 林勇
      国泰金龙债券基金经理 林勇

      什么是投资,这是一个简单又很难回答的问题。其实投资的本质不是赚取收益,而是对风险的控制。当你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发现了市场真实的运行轨迹并以此指导了自己的投资,最后事实又证明你是正确的,这个时候你能真正感受到投资的乐趣。

      做投资的人已经能感觉到今年的市场环境纷繁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无论债券市场还是股票市场都不像去年那样一目了然。市场上可以听到专家们前高后低的声音,而职业投资经理大部分选择了沉默,他们在观察、在判断,他们在努力控制风险和试图发现市场真实的运行轨迹。

      回头看已经过去了的市场,简单清晰;未来,却仍然充满迷茫,什么时候我们能做到像回首过去一样去认清未来,无疑就实现了多数投资人的梦想。在分析了大量的数据后,如果结果都指向一个方向当然再好不过,但大部分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数据之间本来就充满矛盾,无法做出清楚的结论。面对很难做出清晰判断的未来市场发展方向,我们研究的真正价值其实是在于尽力去发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并在投资中尽量去控制和回避这些风险。

      现在我们面临的风险显然易见。

      从国际环境看,美国的经济减缓是无疑的,无论中国经济是否与美国经济脱钩,美国经济也不可能对中国经济有正面的影响,而欧洲区的经济情况似乎也并不乐观。

      那么中国呢?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中国市场显示出一轮足以笑傲全球的财富效应。在国际和国内资本心有灵犀的携手合作下,财富的气球在短期内被急剧吹大,大量资本的润滑使得经济这驾马车越跑越快,所到之处一片繁荣的景象。但资本是逐利的,也是狡猾的,它知道任何的经济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当泡泡足够大时,利润足够丰厚时,它像狐狸一样迅速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留下的礼物则是越洋飘来的泡泡,还有“通胀”这只怪兽。狐狸的消失使得财富效应最初膨胀的领域开始崩溃,而挥向“通胀”这只怪兽的棒子却迟迟不能落下。

      可以预见,CPI在4月份反弹后将逐步回落。但是考虑到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以及上半年新涨价因素的贡献,下半年CPI回落幅度不会很大,初步估计在5%-6%之间。不过 CPI反弹后逐步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通胀问题已经解决,本轮通胀持续的时间可能比较长。

      原因在于:首先,输入型通胀在美元大幅降息以及美元贬值的环境下短期内难以缓解;其次,随着劳动力供给过剩状态逐渐转变为结构性紧缺,劳动者对于工资的议价能力上升,最低工资上调和《新劳动法》实施也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因此,劳动力成本短期内将加速上升,长期内将呈现稳定上涨趋势;再次,政府的价格管制难以长期存续下去,一旦管制放开,价格被扭曲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将恢复性上涨;最后,资源价格改革的压力非常大,物价水平一旦回落,将为资源价格改革提供良好契机,而资源价格改革又重新将物价推高。

      无论如何,较高通胀将伤害经济的正常发展,而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将进一步打击经济,对未来经济增长减缓和企业赢利能力下降的担忧,恐怕是投资人在未来一段时间隐藏在心中的挥之不去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