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专版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专版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信息
  • D4:信息大全
  • D5:环球财讯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谈股论金
    机构论市
    农业股强势
    难改题材炒作特性
    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估值体系
    关注蓝筹股业绩滞涨信号
    行情转入短线整固阶段
    利好之下缘何欲涨还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利好之下缘何欲涨还休
    2008年04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智多盈投资 余 凯
      ⊙智多盈投资 余 凯

      

      在管理层连推两大政策性利好的刺激下,上周中国股市终于一扫半年来的阴霾,暴发了惊心动魄的井喷行情,但市场随后欲涨还休的走势却让不少投资者心生疑惑,为什么市场不能持续反弹,“4·24”是“6·24”的翻版吗?

      

      政策意图明朗 市场上行仍有空间

      在市场千呼万唤之下,管理层在上周连续推出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两大利好,遏制了市场非理性的杀跌行为。特别是印花税税率的下调幅度比市场普遍预期的单边收取力度更大,表明管理层“救市”态度比人们预期的要坚决,而直接将税率恢复到“5·30”之前的水平,更是向市场宣布非一般意义上的调整。我们知道,最终决定股市方向的是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降低印花税率只能在短期内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层在沪指跌破3000点、中石油跌破发行价这一时机连续出手干预市场,清楚地表明管理层对前期市场的暴跌是不认可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封杀了短期内市场继续下跌的空间。除了上述两大利好之外,管理层还在酝酿完善新股发行方式、上市公司再融资、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制度,何时推出只是时间问题,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市场在经过整理后有望继续拓展反弹的空间,沪指3000点一带也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底。

      

      不确定性困扰 制约反弹高度

      年初以来,基本面因素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市场的新变化,内忧外患是本轮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的重要理由。国际方面,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的实体经济出现了衰退的迹象,而且已经对世界经济造成了连锁反应,其最终会对经济冲击到什么程度,影响的范围会有多广,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支撑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一点从近期多家公司的一季度报告中已经显露出来。从国内来看,宏观经济面临“最为困难的一年”,宏观调控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全面通货膨胀压力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两防”工作能否顺利完全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虽然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通胀的压力,但美国弱势美元政策使国际基本商品价格持续大涨,给国内物价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压力。特别是一季度国内物价水平涨幅高达8%,而近期国际油价已上冲120美元/桶,世界粮价全面大涨的背景下,要完成全年4.8%的任务难度很大,一旦软着陆不成将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政府为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对石油、石化、电力、农业等行业实施了严格的价格限制,这会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政府对石油石化行业已实施了退税等补贴措施,但仍无法弥补成本不涨价带来的损失,特别是石油、石化、电力上市公司的权重都很大,业绩下滑对市场的拖累作用已经显现出来。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情况比预期的要好,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虽然趋缓,但预计2008年仍可保持近30%的增幅,市场的动态估值已趋于合理,但市场对前期的暴跌惊魂未定,虽然管理层推出了一些利好,但在诸多不确定性面前,机构投资者还是表现出十分谨慎的心态,因此,从中可以看出反弹的行情也不会一马平川。

      

      估值体系动摇 资金缺口较大

      目前市场的另一个担忧仍来自对大小非解禁股的恐惧。虽然管理层对解禁行为进行了规范,大笔的减持要通过证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系统完成,这将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增加了透明度,但这可能只是减缓了大小非的减持速度,延长了减持的时间,但最终那些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完成的减持最终还要流向市场,而且出于大小非持股成本的考虑,其对市场的冲击仍然很大,特别是对市场原有的估值体系产生动摇。

      我们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担忧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来自资金面的压力,但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在这方面仍有可为,比如尽快明确对国有大非的流通细则,同时加大市场资金供给,增加市场流动性,建立平准基金等。都可以使问题得以解决。

      最后从市场层面讲,一波行情的真正启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机构建仓完毕,而从近半年来的市场走势及相关统计资料来看,机构投资者在市场恐慌性的下跌过程中,也出现非理性抛出筹码的现象,面对突发性利好,即使他们改变观点看好后市,也必须通过反复的震荡和换手才能完成收集筹码的过程。不过,虽然目前市场尚不具备反转的条件,但局部行情是可以期待的。经过前期市场的下跌,部分上市公司已出现明显的投资价值,在管理层的极力呵护下,市场将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