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层连推两大政策性利好的刺激下,上周中国股市终于一扫半年来的阴霾,暴发了惊心动魄的井喷行情,但市场随后欲涨还休的走势却让不少投资者心生疑惑,为什么市场不能持续反弹,“4·24”是“6·24”的翻版吗?
政策意图明朗 市场上行仍有空间
在市场千呼万唤之下,管理层在上周连续推出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两大利好,遏制了市场非理性的杀跌行为。特别是印花税税率的下调幅度比市场普遍预期的单边收取力度更大,表明管理层“救市”态度比人们预期的要坚决,而直接将税率恢复到“5·30”之前的水平,更是向市场宣布非一般意义上的调整。我们知道,最终决定股市方向的是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降低印花税率只能在短期内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层在沪指跌破3000点、中石油跌破发行价这一时机连续出手干预市场,清楚地表明管理层对前期市场的暴跌是不认可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封杀了短期内市场继续下跌的空间。除了上述两大利好之外,管理层还在酝酿完善新股发行方式、上市公司再融资、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制度,何时推出只是时间问题,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市场在经过整理后有望继续拓展反弹的空间,沪指3000点一带也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底。
不确定性困扰 制约反弹高度
年初以来,基本面因素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市场的新变化,内忧外患是本轮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的重要理由。国际方面,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的实体经济出现了衰退的迹象,而且已经对世界经济造成了连锁反应,其最终会对经济冲击到什么程度,影响的范围会有多广,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支撑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一点从近期多家公司的一季度报告中已经显露出来。从国内来看,宏观经济面临“最为困难的一年”,宏观调控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全面通货膨胀压力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两防”工作能否顺利完全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虽然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通胀的压力,但美国弱势美元政策使国际基本商品价格持续大涨,给国内物价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压力。特别是一季度国内物价水平涨幅高达8%,而近期国际油价已上冲120美元/桶,世界粮价全面大涨的背景下,要完成全年4.8%的任务难度很大,一旦软着陆不成将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政府为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对石油、石化、电力、农业等行业实施了严格的价格限制,这会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政府对石油石化行业已实施了退税等补贴措施,但仍无法弥补成本不涨价带来的损失,特别是石油、石化、电力上市公司的权重都很大,业绩下滑对市场的拖累作用已经显现出来。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情况比预期的要好,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虽然趋缓,但预计2008年仍可保持近30%的增幅,市场的动态估值已趋于合理,但市场对前期的暴跌惊魂未定,虽然管理层推出了一些利好,但在诸多不确定性面前,机构投资者还是表现出十分谨慎的心态,因此,从中可以看出反弹的行情也不会一马平川。
估值体系动摇 资金缺口较大
目前市场的另一个担忧仍来自对大小非解禁股的恐惧。虽然管理层对解禁行为进行了规范,大笔的减持要通过证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系统完成,这将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增加了透明度,但这可能只是减缓了大小非的减持速度,延长了减持的时间,但最终那些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完成的减持最终还要流向市场,而且出于大小非持股成本的考虑,其对市场的冲击仍然很大,特别是对市场原有的估值体系产生动摇。
我们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担忧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来自资金面的压力,但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在这方面仍有可为,比如尽快明确对国有大非的流通细则,同时加大市场资金供给,增加市场流动性,建立平准基金等。都可以使问题得以解决。
最后从市场层面讲,一波行情的真正启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机构建仓完毕,而从近半年来的市场走势及相关统计资料来看,机构投资者在市场恐慌性的下跌过程中,也出现非理性抛出筹码的现象,面对突发性利好,即使他们改变观点看好后市,也必须通过反复的震荡和换手才能完成收集筹码的过程。不过,虽然目前市场尚不具备反转的条件,但局部行情是可以期待的。经过前期市场的下跌,部分上市公司已出现明显的投资价值,在管理层的极力呵护下,市场将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