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9:专版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T1:年报特刊
  • T2:年报特刊
  • T3:年报特刊
  • T4:年报特刊
  • T5:年报特刊
  • T6:年报特刊
  • T7:年报特刊
  • T8:年报特刊
  • T9:年报特刊
  • T10:年报特刊
  • T11:年报特刊
  • T12:年报特刊
  • T13:年报特刊
  • T14:年报特刊
  • T15:年报特刊
  • T16:年报特刊
  • T17:年报特刊
  • T18:年报特刊
  • T19:年报特刊
  • T20:年报特刊
  • T21:年报特刊
  • T22:年报特刊
  • T23:年报特刊
  • T24:年报特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特别报道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商学院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路演回放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D133:信息披露
  • D134:信息披露
  • D135:信息披露
  • D136:信息披露
  • D137:信息披露
  • D138:信息披露
  • D139:信息披露
  • D140:信息披露
  • D141:信息披露
  • D142:信息披露
  • D143:信息披露
  • D144:信息披露
  • D145:信息披露
  • D146:信息披露
  • D147:信息披露
  • D148:信息披露
  • D149:信息披露
  • D150:信息披露
  • D151:信息披露
  • D152:信息披露
  • D153:信息披露
  • D154:信息披露
  • D155:信息披露
  • D156:信息披露
  • D157:信息披露
  • D158:信息披露
  • D159:信息披露
  • D160:信息披露
  • D161:信息披露
  • D162:信息披露
  • D163:信息披露
  • D164:信息披露
  • D165:信息披露
  • D166:信息披露
  • D167:信息披露
  • D168:信息披露
  • D169:信息披露
  • D170:信息披露
  • D171:信息披露
  • D172:信息披露
  • D173:信息披露
  • D174:信息披露
  • D175:信息披露
  • D176:信息披露
  • D177:信息披露
  • D178:信息披露
  • D179:信息披露
  • D180:信息披露
  • D181:信息披露
  • D182:信息披露
  • D183:信息披露
  • D184:信息披露
  • D185:信息披露
  • D186:信息披露
  • D187:信息披露
  • D188:信息披露
  • D189:信息披露
  • D190:信息披露
  • D191:信息披露
  • D192: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30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谈股论金
    机构论市
    发展融资融券 推动市场建设
    权证投资:只买对的,不买便宜的
    大盘震荡整固 局部机会增多
    电力板块
    两大动力推高股价
    “红五月”行情值得期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发展融资融券 推动市场建设
    2008年04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这是证券公司的一项基本业务,也是证券市场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相关制度的制定以及准备工作的完善,我国证券行业的融资融券业务也将正式启动,这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

      从海外成熟市场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都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在商言商,其目的一是有助于活跃交易,同时也为券商开辟了新的利润来源。另一方面,客户在获得了融资服务后,能够有效地进行放大操作,在获得了融券服务后,则为卖空提供了条件。这样,使得其在市场操作中,以承担较大风险为代价,而使自己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有机会争取到更大的收益。当然,融资融券本身是利用资金杠杆的一种操作,在理论上它是会放大风险的,因此融资融券一定必须在严格规范的条件下进行,要受到相关制度的制约。否则,风险无法控制,这无论对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的券商还是接受融资融券服务的客户,都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在实践中,人们也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况;:海外市场在调整到一定程度时,会突然出现下跌放量且加速的状况,从而放大了市场的震荡。而在这背后的推手,就是融资。因为下跌导致了“爆仓”风险的出现,使得进行融资操作的客户不得不进行平仓,这就增加了市场上的抛压,导致了行情的一边倒。事实上,如果仅仅是用自有资金进行股票交易,理论上是不会搞得血本无归的,而如果进行融资操作,那么的确有可能输完最后一分钱。

      也正是因为融资融券具有放大风险的作用,所以我国在发展证券市场的初期,为稳妥起见,并没有开展此项业务。第一版的《证券法》明文规定,股票交易实行银货两迄的原则,不允许进行融资融券。应该说,在市场很不成熟,规范化程度又很低的情况下,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是,在市场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相关的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了之后,仍然紧紧地关着融资融券的大门,就是不合时宜的,因为这本身就不符合证券市场作为信用市场的基本特征,同时也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让市场实现在较高层次上的活跃,显得弊大于利。修改后的《证券法》,就取消了对于融资融券的禁止性规定,为其有序发展提供了空间。而现在有关的条例陆陆续续出台,更是为此项业务的开展扫清了道路。可以预计,我国证券市场上推出融资融券业务,已经为时不远。而从相关的准备工作来看,首先实施的将是融资业务。

      有人把行将实施的融资业务,称之为是管理层的一项“救市”政策。也许,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是,应该讲融资以及融券业务的开展,本身是市场建设过程中的组成部分,与政策救市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不错,如果实施了融资业务之后,市场资金会相应增加,这有利于股票的上涨。但是反过来,客户对于融资买入的股票一般会有更强的风险控制意识,在走势发生不利变化的时候会更坚定地选择卖出,这个时候也就会加大抛压。而且,推出融资业务后,融券业务也会很快推出。如果说搞融资是救市,那么搞融券是否就是打压市场呢?似乎也不能这样来说。因此,人们不能过于功利地看待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而应该把它放在市场建设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察。

      当然,话也要说回来,在市场处于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特别是首先开展融资业务,对股市行情来说,利好的作用比较明显。毕竟,这将活跃市场交易,并且增加了资金的供应。在股指还处于相对低位的时候,有利于营造推动大盘上涨的氛围。因此,现在的投资者对于券商开展融资业务是欢迎的,也希望这项业务能够规范进行,成为推动市场稳定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