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9:专版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T1:年报特刊
  • T2:年报特刊
  • T3:年报特刊
  • T4:年报特刊
  • T5:年报特刊
  • T6:年报特刊
  • T7:年报特刊
  • T8:年报特刊
  • T9:年报特刊
  • T10:年报特刊
  • T11:年报特刊
  • T12:年报特刊
  • T13:年报特刊
  • T14:年报特刊
  • T15:年报特刊
  • T16:年报特刊
  • T17:年报特刊
  • T18:年报特刊
  • T19:年报特刊
  • T20:年报特刊
  • T21:年报特刊
  • T22:年报特刊
  • T23:年报特刊
  • T24:年报特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特别报道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商学院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路演回放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D105:信息披露
  • D106:信息披露
  • D107:信息披露
  • D108:信息披露
  • D109:信息披露
  • D110:信息披露
  • D111:信息披露
  • D112:信息披露
  • D113:信息披露
  • D114:信息披露
  • D115:信息披露
  • D116:信息披露
  • D117:信息披露
  • D118:信息披露
  • D119:信息披露
  • D120:信息披露
  • D121:信息披露
  • D122:信息披露
  • D123:信息披露
  • D124:信息披露
  • D125:信息披露
  • D126:信息披露
  • D127:信息披露
  • D128:信息披露
  • D129:信息披露
  • D130:信息披露
  • D131:信息披露
  • D132:信息披露
  • D133:信息披露
  • D134:信息披露
  • D135:信息披露
  • D136:信息披露
  • D137:信息披露
  • D138:信息披露
  • D139:信息披露
  • D140:信息披露
  • D141:信息披露
  • D142:信息披露
  • D143:信息披露
  • D144:信息披露
  • D145:信息披露
  • D146:信息披露
  • D147:信息披露
  • D148:信息披露
  • D149:信息披露
  • D150:信息披露
  • D151:信息披露
  • D152:信息披露
  • D153:信息披露
  • D154:信息披露
  • D155:信息披露
  • D156:信息披露
  • D157:信息披露
  • D158:信息披露
  • D159:信息披露
  • D160:信息披露
  • D161:信息披露
  • D162:信息披露
  • D163:信息披露
  • D164:信息披露
  • D165:信息披露
  • D166:信息披露
  • D167:信息披露
  • D168:信息披露
  • D169:信息披露
  • D170:信息披露
  • D171:信息披露
  • D172:信息披露
  • D173:信息披露
  • D174:信息披露
  • D175:信息披露
  • D176:信息披露
  • D177:信息披露
  • D178:信息披露
  • D179:信息披露
  • D180:信息披露
  • D181:信息披露
  • D182:信息披露
  • D183:信息披露
  • D184:信息披露
  • D185:信息披露
  • D186:信息披露
  • D187:信息披露
  • D188:信息披露
  • D189:信息披露
  • D190:信息披露
  • D191:信息披露
  • D192: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30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封面
    “4·24”行情:牛尾炬火 光明炫耀
    将考验
    中轨支撑
    跨越投资的两道心坎
    基金何时才会反手做多?
    3000点的政策底能否演化为市场底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3000点的政策底能否演化为市场底
    2008年04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民族证券 马佳颖
      ⊙民族证券 马佳颖

      

      在管理层利好政策组合拳出台后,加上前期的一系列铺垫,相信对于3000点是政策底这个判断市场中已经不再存有疑义。但是从市场过去的历次走势看,市场底往往不等同于政策底,一般而言是要滞后一段时间。但是笔者认为,这一次,3000点的政策底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市场底,原因有以下几点。

      

      管理层信号明确

      在A股市场中,政策作为市场趋势的判断因素之一,其作用不可忽视。如果说我们对之前管理层的一系列利好措施可以置之不理的话,那么在明确的实质性利好面前,应该可以承认,3000点是管理层能够容忍的下限。

      利空释放接近尾声

      看空者担心的宏观经济情况,目前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但是就短期而言,或者说具体到二季度而言,乐观趋势还是比较清晰的。我们暂且不考虑这种乐观是昙花一现还是曙光初现,只就短期影响,可以说来自宏观层面不会有超越前期的利空因素。而目前唯一不甚明朗的就是上市公司的一季度盈利能力,虽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人寿等大蓝筹同比下降的季报是做空的好理由,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市场中权重最大的板块银行股盈利情况良好,同比增长超过80%;其二,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速下滑是预期之中的事情,但如果增速超过预期,那么利空影响可能就会消于无形。从现在已经公布季报的1004家上市公司看,可比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速为21%,好于此前市场预期的水平,而且在影响较大的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季报披露接近尾声的情况下,最终的增速应维持在目前水平。

      

      基金难以持续做空

      有数据统计,在降低印花税后,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内,85%的基金是净卖出,显示基金不看好后市,逢反弹继续抛售股票成为目前股指继续上行的最大障碍。但是仔细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基金是不能持续做空的。抛开管理层对基金的要求不谈,在利好出台前,基金的仓位已经非常之低了,而且从上周四沪深两市几近涨停后基金净值的增长情况推算,有部分基金的仓位似乎都低于契约规定的最低水平。此外,在利好出台后,市场人气得到极大的刺激和恢复,连续几日基金都呈现出净申购情况,本来就很低的持仓水平加上申购资金的进入,使得基金的整体持仓规模继续下降。这样会导致即便基金经理对后市仍有担忧,但为了维持最低持仓标准,也会被动地买入股票。因此我们认为,虽然在这几个交易日内基金做空势头较猛,但是难以持续,基金很快就会面临被动建仓的格局。

      

      技术支撑作用明显

      降低印花税利好推出后市场留下了高达160多点的跳空缺口,同时伴随着成交量的巨额放大,随后几个交易日大盘走势的共同特点是成交金额逐级缩减,股指震幅也逐日缩小,但缺口的支撑力度显而易见。这种现象透视出3000点作为市场底部正在被市场逐渐接受和认可。昨日5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这是自今年1月份调整以来首次出现短期均线呈多头排列的态势,而即便后市再有小幅反复,20日均线的支撑力度也会较为强劲,缺口完全回补的可能不大。

      从以上因素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市场正处于蓄势阶段,进入5月后,利空因素都将基本释放完毕,而利好因素的堆积将在政策的发酵下喷薄而出。因此,笔者看好5月行情,建议投资者目前积极建仓。至于投资品种,从机构资金的角度看,其选择的对象仍然是大市值股票,特别是业绩保持良好势头的银行股和煤炭股;而从基金的角度看,由于短期内其被动建仓的可能较大,因此笔者认为可关注基金前期重仓股,也就是前期的强势品种,如农业、医药和新能源。